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顧愛玲,今年50歲,是九龍南路社區的一名居民,顧大姐提的是從離家2公里溝里打來的泉水,因為泉水對老人身體有好處,顧大姐就這樣提了十幾年。
在九龍南路社區,顧大姐的口碑很好,不光是因為她的節儉,更是由于她苛刻自己,贍養公公婆婆一家人27年的壯舉。
今年86歲的王建新老人,是顧大姐的公公,老人家身子骨不太好,前些日子還因為高血壓住過一段時間院,他這樣評價自己的兒媳。“我逢人都說愛玲,那就和親女子一樣,我們能活到80多歲從來都沒惹過我們生氣。”
顧大姐雖說是兒媳,但實際上在這27年里,他們就早已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女兒,1990年,那時的顧愛玲,是西峰區彭原鄉的一個農民,經人介紹,成了王家的兒媳,那時的丈夫,智力雖有缺陷,但是平日還算正常,他們過著簡單而又甜蜜的日子,然而這喜悅僅僅持續了1年時光便被陰云遮去,兒子王大州出生不久,細心的顧愛玲發現兒子行為不如常人,經四處求醫,診斷為智力殘疾。家庭的不幸、內心的無助壓的顧愛玲喘不過氣來,街坊鄰居都擔心顧愛玲肯定會離開這個家,但顧愛玲對公婆做了一個承諾“我給他們說過,以后不管咋也要照顧好他們,照顧這個家。”
在她的精心照料下,這個家庭慢慢地從生活的陰霾中走了出來。然而,不幸并沒有放過他們,隨后的日子里,苦難接踵而至:公公由于高血壓經常住院,婆婆患有冠心病、嚴重貧血、大小便失禁,屎尿經常弄到被褥上,丈夫出門迷路找不到家的方向,兒子時不時暴怒,摔砸東西。生活的拖累讓顧愛玲一次又一次走到了崩潰的邊緣,而她能做的,只是一次又一次地重拾信念,把婆婆身子擦洗干凈,在醫院夜以繼日地照顧公公,尋找丈夫到天黑,把兒子摔下的物品一件又一件拾起。
2016年,丈夫在打工時不幸被車撞成重傷,聽力、智力越發不如從前,生活更加不能自理,所有的生活壓力一下子又毫不保留地壓在了她瘦弱的肩上,這一次,她被壓垮了,幾天高燒不退。“那段時間,真的不敢提,很難,難到眼睛里已經哭的沒有淚了,公公婆婆是這樣,丈夫孩子又是那樣,有時候就會一個人想,為什么老天爺要這樣對我,經常忙到自己都不知道要干什么來著,現在想想都不知道怎么過來的。”
顧愛玲就這樣無言地擔起了生活交給她的全部重量,她帶著這一家老弱病殘艱難地撐著,利用稍有閑余的時間看守大門,打掃小區衛生、獲得一些微薄收入來補貼家用。“一天三頓飯,要看門,就在院跟前,做完飯就過去,咱干一行得像個樣。”她說, 上班,是為了全家人生活去掙錢,下班,是為了讓老人病人安詳的度過每一天,成為了顧愛玲日復一日的白天與夜晚的輪回。
鄰居說:“給她公公婆婆,洗臉、洗頭、翻身、洗腳、擦身,都是她來。”“要不是她,她公公婆婆也活不了這么多年。”
顧愛玲用一個人的力量默默地支撐著這個家,不善言辭的她沒有什么豪言壯語,她只有行動,從她進入這個家門時起,她一件外套一穿就是16年,一雙布鞋穿了10年,27年了,顧大姐還是繼續著未完的承諾,盡心盡力照顧著公婆和夫兒。當年剛出生就被診斷為智力殘疾的兒子王大州如今已經26歲,也長大成人。兒子說:“媽媽我愛你。”公公說“她負擔太大,一個人照顧我們4個人不容易,因為她做人,比一般人都難,我知道她是個好人,只有心里去尊敬她。”
俗話說養兒防老,對于王建新老人來說,他們是不幸的,但同時他們也是幸運的,兒媳顧愛玲為他們撐起了老年生活的一片天空。雖然經歷了近乎大半輩子的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生活,但顧大姐的臉上總是帶著這樣的笑容,這笑容是艱辛過后的釋懷,還是面對困苦的坦然,不同的人可能有著不同的解釋。可對于顧大姐來說,這笑容顯示的是她自己對實現承諾的自信。
“我給他們說過,以后不管咋樣,也得照顧好老人,照顧好這個家。”顧愛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