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豐南區有總人口50.65萬多人,已婚育齡婦女9.7萬,轄15個鄉鎮,一個辦事處,共有474個行政村,21個居委會。2005年被省確定為“幸福工程”項目點后,我們在城區胥各莊街道辦事處興辦的下崗女工饅頭加工店和巾幗家政服務中心實施了“救助貧困母親”行動。在省“幸福工程”組委會及市計生協有關領導親臨現場的指導下,經過精心謀劃,反復研討,實施項目的整體運作,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首期被助救的40名貧困下崗女工的生活水平,全部達到或超過了全區人均水平。
一、加強領導,確保“幸福工程”項目的啟動
我們被確定為項目點后,區委、區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并成立了由區委主管副書記任組長,主管副區長為副組長,區再就業局、胥各莊街道辦事處等相關單位人員參加幸福工程項目領導小組。區委書記劉建立親自批示:幸福工程是一項扶助貧困母親參與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其文化和身體素質,促進我區文化和諧的公益事業,各有關部門和領導一定要抓實抓好。并親自批示區財政局為幸福工程撥付配套資金10萬元。副區長、區計生協第一副會長劉會榮親自謀劃項目實施意以及資金管理、使用和收回等各個關鍵環節運作程序。由于區委、區政府、區人口計生局、區計生協等領導的重視,幸福工程項目的啟動得到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抓好“三送”實現點對點的對接
為把“幸福工程”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會的偉大事業抓好,實現救助資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我們在項目啟動之初,從抓“三送”入手,實現執行單位與受助點、救助資金與受助母親點的對接。
一是選好救助人群。根據我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實際,在市計生協有關領導的指導下,我們確定城鎮下崗女工為救助人群,并從中確定了40名救助對象。主要是因為我區城鎮下崗女工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群生產技能低,經濟來源差,無經濟基礎,相比之下更需求扶助。
二是選好項目點。選項目點我們基于四個方面的考慮(1)單位領導重視,(2)有資金需求,(3)有項目發展潛力,(4)資金有收回保證。我們根據市計生協有關領導的指導,結合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確定為項目點。
三是選好項目。選好項目是三選中的關鍵,根據城區的市場環境和項目的經濟效益情況,我們確定了胥各莊街道辦事處所轄的下崗女工饅頭加工店和巾幗家政服務中心兩個項目。這兩個項目點是胥各莊街道辦事處為解決下崗女工實現再就業創辦的小型加工和服務業,吸納的大都是比較貧困的下崗女工。而且從經濟效益方面看有較樂觀的市場前景。
三、抓好資金管理關,確保按時收回資金
按照“幸福工程”有關章程的規定,確保資金的滾動使用、保證資金如期收回,我們規定凡被確定幸福工程項目戶,都要填寫《幸福工程貧困母親資金申請表》和《救助貧困母親資金使用協議書》。建立《救助貧困母親檔案》,一戶一帳,專人管理。同時,區項目辦公室與胥各莊街道辦事處簽定了《幸福工程項目資金還款擔保協議》,胥各莊街道辦事處與下崗女工饅頭加工店和巾幗家政服務中心簽定了《項目資金還款擔保協議》使項目資金按期收回得到雙重保險,大大減輕了資金風險。
四、加強管理,強化措施,使項目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幸福工程實施一年多來,我們以治病為基礎,治愚為保證、治窮為根本,全面提高受助母親的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使一批城鎮下崗女工實現了再就業,擺脫了貧困狀況,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是及時發放資金,讓她們盡快脫貧。在項目運作之前,胥各莊街道辦事處組織部分貧困下崗女工創辦了下崗嫂子饅頭加工店和家政服務中心。之初,因資金不足,生產和服務能力低,經濟效益差,提高生產能力和效率,辦事處籌措20萬元資金添置設備,做為女工的每人5000元原始股金,逐月在工資中扣除。接受了“幸福工程”項目后,20萬元的項目款及時置換出辦事處的墊付款,受助的40名下崗女工按月定額領取工資。由于加工設備的改善,饅頭的加工能力提高了一倍,大型的干洗、水洗設備滿足了家政市場的需求。目前,饅頭店每天加工饅頭 2000公斤以上,職工月工資收入900多元,集體年利潤7萬元以上,平均每個職工年收入12000元左右,使受助貧困家庭的人均生活水平達到了全區城鎮的人均生活水平,受助母親在經濟上得到了實惠。
二是市場服務,提高項目點的經濟效益,讓受助女工受益。為了使資助金到位后,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我們并沒有發完救助款就萬事大吉,而是繼續與胥各莊街道辦事處一起跑市場,拓寬饅頭營銷市場和家政服務領域。不到一周的時間,我們跑遍了整個城區大小25個市場、民工比較集中的6個建筑工地和兩個寄宿學校,并在城區設立下崗嫂子饅頭零售點12個,建筑民工定點包送市場3個,學校和孤寡老人等定點戶、被褥拆洗的家政服務點100多個。營銷市場的拓寬,大大加快了企業資金周。轉饅頭加工由原來的日加工800多公斤,提高到2000多公斤,家政服務常年有活干,職工月工資收入900多元,集體年利潤達到7萬元以上。
三是既讓下崗女工提高了生活困境,又提高了她們的社會地位。我們的項目救助人群是城鎮下崗女工,救助點在下崗嫂子饅頭店加工店和下崗家政服務中心,共幫助40名下崗女工,實現再就業,戶均年收入10000多元,救助戶脫貧率達到100%,下崗女工吳玉杰剛下崗時只有40歲,可由于突然的社會角色的轉變,一時不知所措,既覺得茫然無助,又覺得無論在家庭、社會都低人一等,平日不愿出門,“幸福工程”實施后,居委會的干部找到她家,給她講了幸福工程的事,當時她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到了下崗嫂子饅頭加工店,一個月下來,她領到了800多元的工資,她激動的說:“沒想到,我還能按月掙到工資,這幸福工程,真是讓我感到了幸福,雖然每天累點,辛苦點。但我覺得心里又塌實、又充實”。
四是既融通了群眾與黨和政府關系,又促進了社會和諧。幸福工程是對實行計劃生育的貧困母親實施救助,體現了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對計生家庭的關愛,讓她們在政治上感到光榮,經濟上得到實惠,增添了計生協會的凝聚力和影響力。雖然幸福工程只救助了部分計生貧困母親,卻影響大部分群眾對計劃生育的看法,更理了解國家計生政策,從而也推動了人口和計劃生育的開展。下崗嫂子饅頭加工店,治富不忘社會。通過全體職工討論,一致同意拿出部分資金救助貧困學生,2006年和2007年兩年他們分別捐出6000元救助了豐南一中兩名優秀貧困學生,受到了社會贊譽。
五是既增加了下崗女工的經濟收入,又提高了自身的致富本領。由于受助女工大多是“40、50”人員,她們年齡偏大,文化素質偏低。因此,我們結合區再就業局聘請專業人員為她們進行加工、家庭、營銷等方面的培訓4次,職工素質的提高,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六是既提高了下崗女工的生活水平,又提升了家庭的生活質量,在“三治”工作中“治病”是貧困母親不可缺少的工作,大多數下崗女工因為生活習慣或經濟拮據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忽視了自己健康狀況,為了增強她們的自我保健意識,我們堅持防病為主,治病為輔,治防結合。隨著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體系上不斷完善,受助母親的治病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因此,我們把項目治病的重點放在預防上,除進行預防疾病的知識宣傳外,我們聘請區醫院、區計劃生育服務站的醫生,為她們培訓衛生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自我保健意識,使她們有健康的體魄和愉快的心情,從事生產活動,使受助母親不僅在生活上得到實惠,而且在生活質量上得到全面提高,幸福工程為貧困母親鋪就一條幸福路。
以上是我區在“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活動的”一點嘗試,如有不妥之處,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