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News新聞動態
News彭渾(化名),男,12歲,就讀懷化東晟中學。家住懷化市鶴城區大橋村。父親2009年車禍去世,爺爺務農,奶奶輕微智障無勞動能力,姐姐今年18歲,輟學在外務工,由于沒有一技之長文化水平又低,只能維持本人開支,家庭重擔全壓在母親身上。

受助學生
8月15日,志愿者在發放支助款時與孩子母親聊天過程中了解到,楊媽媽是一位吃苦耐勞、堅強的農村婦女。丈夫去世已八年,她始終對這個家庭不離不棄,她告訴志愿者再苦再累都要把孩子撫養成人。為了兩個孩子能健康成長她沒有選擇外出務工,因為她不愿意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她堅信憑著自己的一雙手可以撐起這個家,陪伴孩子們一起成長是最幸福的事情。
楊媽媽在家靠種菜、賣菜為生,就是她的這雙堅強有力的手,給孩子們一個溫暖的家,她每天不辭辛苦在田地里勞作,看起來比同齡人顯得疲憊,她的臉上隱約刻著滄桑感。丈夫去世后她就帶著孩子們搬離老房子,目前居無定所。她告訴志愿者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努力掙錢修建屬于自己的房子。現在彭渾該上初中了,為了孩子,她在學校附件租了間房子,自己在街上賣點菜。看著她那么辛苦撐起這個家,志愿者問她為什么不再婚,可以減輕自己的壓力。她苦笑著說:“我自己帶著兩個孩子,即使有人愿意娶,我也不敢再嫁,怕對方會看輕孩子。為了孩子們我必須選擇堅強的面對生活帶給我的苦難”。這些年她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的冷眼,一個農村婦女就靠著一雙種菜的手,把兩個孩子撫養長大,這其中的艱辛需要她強大的內心來承受。也許是她內心壓抑太久,無人訴說。在志愿者面前完全敞開心扉,把她這些年所有的委屈和淚水頃刻間道出。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拾穗行動”送去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支助款,更是一份希望,一份真誠的愛。當她們在絕望無助時我們的一句暖心的問候和認真的傾聽對她們都是莫大的鼓勵!

志愿者與楊媽媽交談
當一份份愛心善款送到受助孩子手里時,志愿者們都說路途再遠,道路再泥濘她們都有責任把這份愛傳遞到孩子手里。同時希望受助的孩子心懷感恩之心,在生活中也能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將來長大成人回報社會!希望孩子們做一個善良正直幸福的人!
資料來源:湖南懷化微愛公益服務中心
整理:王景德 編輯:邵潔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