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在原州區彭堡鎮硝溝村有這樣一位婦女,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每天忙碌在雞舍和羊棚之間,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她就是海生花,一位43歲的普通農村婦女。海生花的家庭和睦、團結,是“少生快富”工程示范戶,創業致富示范戶,也是遠近聞名的幸福之家。她的丈夫名叫馬玉清,現年48歲,是海生花的稱職丈夫,也是她創業致富的得力助手。海生花夫婦現在過上了好日子,不但住上了磚瓦房,開上了小轎車,而且雞羊滿棚。好日子是海生花夫婦倆辛苦奮斗換來的,更得益于“幸福工程”等國家項目的救助和幫扶。
艱辛的創業路
1988年,年輕的海生花經人介紹認識了她現在的丈夫馬玉清,很快兩人便心結連理,組成了家庭。結婚后兩人的生活條件并不寬裕,先后又有了兒子馬智和女兒馬麗。兩個孩子的出生使夫妻倆既高興又憂愁,對于只以務農為生的他們來說經濟越來越拮據。但是年輕的夫妻倆沒有被貧窮的生活嚇到,兩人一直琢磨著能干點啥,改變一下家庭貧窮的面貌。馬玉清決定遠赴新疆打工,由妻子在家務農照顧家庭。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幾年后,因為丈夫常年在外妻子的擔子太重,迫使丈夫回到了老家。回家后的馬玉清先后經營過商店,開過出租車,在磚窯打過工,日子有了好轉。而海生花在家通過養牛改變著生活。
好政策的感召
硝溝村是個回族聚居村,老百姓觀念落后,存在多生孩子和重兒輕女的思想。多年的創業經歷讓海生花和馬玉清夫婦感受到生活帶來的艱辛,也體會到多生孩子并不能帶來幸福。2003年,“少生快富”工程在原州區全面啟動,在這個好政策的感召下,夫妻倆參加了這個工程,這在當時的村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因為他們是當時村里第一個少生快富項目戶,獲得了3000元的獎勵資金和彭堡鎮政府給予300元的生活補助,從此,他們的生活開始了轉機。
走向幸福的快車道
2011年,以海生花和馬玉清夫婦為代表的硝溝村“少生快富”戶,積極爭取項目,在硝溝村建設了養雞園區。原州區計生協為每個貧困母親資助貸款5000元;原州區扶貧辦、就業局等單位給予雞棚、雞苗等資助。通過國家項目扶持,海生花夫婦雞棚當年純收入23000元,逐漸擴大了養殖規?!,F在養雞4000只,通過養雞,他們又開始了肉羊養殖,建設了200平米的羊舍,現存欄60多只。僅養殖每年創收15萬元左右。通過國家項目的扶持,海生花夫婦家庭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他們不但新蓋了平房10間,而且還買了小轎車,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他們還盤算著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并且帶動村民發家致富。
致富不忘鄉鄰
海生花和馬玉清夫婦日子越過越紅火,左鄰右舍前來取經,他們耐心為村民講解養雞經驗,并鼓勵村里有創業意向的貧困母親一起建棚。本村貧困母親馬曬買看在眼里,饞在心里,看到貧困母親對致富的渴望,海生花便和丈夫商量幫助馬曬買提供資金支持,只要一有時間她就往馬曬買家里跑,手把手的幫助她。同時積極同鎮干部、計生協會協調為其他貧困母親養雞爭取幸福工程資金扶持。在她們共同努力下,硝溝村34戶貧困母親得到了資金扶持,共計13.1萬元。
如今的這些母親,處處可以看到她們忙碌的身影,聽到她們燦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