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







“守著肥沃的土地,過著貧窮的生活。”這是赤溪群眾對自己過往生活的概括。村民們說,他們世代生長于此,他們和父輩們也并非不勤勞,卻僅能自給自足,經濟發展遠落后于周邊一些鄉鎮。盡管這里許多農產品很有名,卻因為農業產業發展水平低,群眾的荷包始終鼓不起來。
正在浦海農業公司采摘火龍果的黃孝珍,今年44歲,是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赤溪鎮小壇村的計生貧困母親,也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她丈夫黃瑞麟身患左腿骨惡性腫瘤基本喪失勞動力,家里還有一個上中專的女兒需要培養,一家的重擔全壓在黃孝珍一人身上。然而在過去,她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據村鄰介紹,自從鎮計生協會在千畝高優農業園區創建計生戶“生育關懷創業園”開始,黃孝珍就在這里找到了一份每月三千多工資的固定工作,還能照顧到家里的患病丈夫,黃孝珍的臉上多了許多笑容。
“生育關懷創業園”是赤溪鎮扶助計生貧困戶致富的一種新模式。該模式是將幸福工程的40萬元幫扶款集中投入到千畝高優農業園中,讓遴選出的30位計生貧困母親與農業園簽訂結對幫扶協議和購銷合同,由經濟能人李新團·黃灼平、傅雄章·周云珍及江細平·黃巧美等幾對計生夫婦,帶領計生貧困母親入園發展珍稀苗木培育,采取連片種植、統一施肥、統一采摘標準、分戶管理的辦法,共同參與高優特色農業項目建設,就地創業脫貧致富。致富帶頭人幫助貧困母親低價購買優質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并推行統一提供優質種苗、統一配送肥料、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種植規程、統一購銷的“五統一”標準化種植,實行契約式生產、發展訂單經濟,保證產品綠色指標。入駐園區發展珍稀苗木培育的貧困母親,除享受園區的優惠政策外,還享有免費試栽新品種、免費測試土壤肥料含量、免費田間種植指導、免費參加培訓班、免費領取種植技術叢書等多項特殊服務,“生育關懷創業園”通過對受助母親組織技術培訓、免費推廣優良品種等方法,幫助貧困母親學習積累高新農業種植經驗和技術、解決就業問題。赤溪鎮計生協會還籌資5萬元設立“生育關懷創業園精準扶貧農資基金”,5位入駐“生育關懷創業園”發展珍稀苗木培育的受助母親,每人獲贈工作服一套,3位幸福工程致富帶頭人獲得幸福工程款的同時還獲得“生育關懷精準幫扶農資基金”1萬元、計生小額貼息貸款11萬元,采用入股分紅或承包經營的模式帶領貧困母親開展創業試點,或為受助戶提供進園務工按勞取酬、家門口就業的脫貧致富機會。而黃孝珍便是這30位貧困母親之一。
“政府不僅給我們提供土地、農資、資金和技術指導,還搭建起銷售平臺。這統一管理,統一標準讓我安心不少!除了在園區種些花生、牛奶草莓外,農閑季節我還開了家小吃店,經營清湯面、扁肉等地方小吃,生意也很好!”西坑村計生貧困母親黃妹玉笑著說。她丈夫黃金登患反流性食道炎,瘦如柴骨根本無法務農,在鎮計生協會的幫助下,黃妹玉與其他貧困母親在園區過起了“亦工亦農”的勞作日子,同時還和丈夫一起打理食雜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與黃孝珍、黃妹玉這些剛進園就業、創業的貧困母親不同,作為計生生產大戶的李新團、黃灼平夫婦,如今已是赤溪鎮現代農業生產的“領軍人物”。“我也是‘二女戶’,當初趕上了政府的‘幸福工程’資助,又適逢千畝高優農業產業園建設,就利用這些資金和平臺發展起現代農業。”李新團說。從最早的甘蔗種植,到如今在農業園承租30多畝土地,種植著30多種果蔬,成立專業合作社,流轉著幾百畝土地。可以說,李新團夫婦在赤溪的田野上淋漓盡致地展現他的致富愿景。不僅如此,李新團夫婦表示,園區進駐著數十家農業企業,這對于他們這樣土生土長的“農民”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我們夫妻吸收計生貧困母親進園務工的目的,不僅是為她們提供一份穩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她們學技術、學經營,使她們自主發展,也能當家做老板!”李新團夫婦躊躇滿志地說。“下一步,我們準備聯合更多的計生生產大戶,進一步發展壯大‘生育關懷創業園’,將我們曾獲得的生育關懷幫扶傳遞給更多人!”
在赤溪鎮,連續13期的幸福工程共投入235萬元,累計幫扶211戶計生戶走上致富之路。目前“生育關懷創業園”種植面積擴大到300多畝,2016年實現產值700多萬元,吸納當地計生家庭150多戶,務工人群500多人,受幫扶的計生家庭年人均增收4.2萬元,并推動山區村創建高山花生、茶葉、甘蔗等生育關懷創業基地12個,帶動1187戶計生家庭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幸福”在田野,計生戶們在生育關懷項目的幫扶下努力發展生產、勤勞致富,讓經濟有甜頭,生活有奔頭。(黃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