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儀式后,考察團成員分組訪問了黃家坪村的幾戶貧困母親家庭。這些貧困母親家庭的境遇令考察團成員心憂。
在村書記的引領下,我們沿著一條彎曲的土路向居住在高坡上的一戶只有兩位老者的貧困家庭走去。一上土坡,兩間沒有門的破舊木屋呈現在我們眼前。大家走進了八面透風的屋子里,繞著屋子我們轉了一圈。兩間破舊的木房子被前后左右隔離了四個小間。榨小的前外間右邊擺了兩口棺材,左邊放了幾捆竹桿,中間放了幾把竹椅子,許是主人知道我們要來,特意擺放的吧。走進前里間,空蕩蕩的,四周什么也沒有,中間房梁上吊著一把鋁壺,是用來燒水的。北面的墻開了一道門,過了這道門便是一間臥室兼儲藏室,里面擺了一張木制的雙人床,床的四周被一張早已發黃并落了許多沉土的帳子擋得嚴嚴實實,我走上前去掀開帳子,只見床上放著兩個枕頭,平鋪著一床不是很厚的花被子,四下望了望,床上再沒什么了。靠著墻角的地方堆放著幾袋苞谷,這就是老倆口全年的口糧了。抬起頭來,看到床的對面又有一個門框,我就順著走了過去,原來里是個廚房,灶臺里還煮著一鍋黑糊糊的東西,一問才知道是豬食,原來這里即是人的廚房,也是給豬煮食的地方。靠著放切菜板的地方,又出現了一道門框,我探頭一看,原來和我們剛剛進來的地方連著。
大家在外間坐下和家里的男女主人聊了起來。女主人叫張玉蘭,68歲,男主人叫魯開雙,70歲。老倆口原本有一個兒子,要是活在世上已有20多歲了,可做夢也沒有想到2000年的一天,老人的兒子上山去砍柴發生了意外事故就再也沒有回來。已經過去八年了,提起早逝的兒子,他們仍是老淚縱橫。如今他們都年事已高,老頭身體也不好,經常會鬧胃病,除了種一點兒地供自己吃糧外,每月老倆口只能靠政府救濟的80元錢過活。…望著兩位滄桑的老者,看著他們那兩對無助的眼神,我們有些不知所措,如果他們老了、動不了的時候,誰來照顧他們;如果有一天他們百年之后,又有誰來為他們送終……
離開了二老,我們乘車住山下走,途中又走訪一戶貧困家庭。在和老媽媽聊天的過程中,我們得知了這家的情況。這位老媽媽已60多歲了,有一個兒子,已經結婚,并有一個讀一年級的孫子,就在孫子不滿周歲的時候,她的老伴便撒手人寰。他們是從高處的山上搬下來的,這幾間房子還是政府幫助蓋的,要不然他們連住的地方也沒有。我們在屋里走了一圈,和剛才去了一戶人家沒有什么兩樣,屋子同樣是空蕩蕩的,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一會老人把兒子和媳婦從外面喊了回來。天啊!這就是老人的兒子和媳婦嗎?怎么這種智障的人,民政局也準許登記結婚?我們有些盲然。老媽媽一邊和大家聊著,一邊用手擦著眼淚。是啊,一位60多歲的老人,自己的身體本不好,不但要照顧一對智障的兒子媳婦,還要照顧一個不董事的孩子,這個日子可怎么過阿!
在黃家坪,像這樣的人家還不只這兩戶。書記告訴我們,該村有10個村民小組,224戶人家,753人。村子人多地少,人均只有1.1畝山地,產量低,打下的糧食難以糊口,又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全村年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只有6戶,800元左右的有10戶,其余均低于700元。
聽了書記的介紹,我們無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