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2016年7月,貴溪市彭灣鄉白廟村幸福工程黑木耳栽培項目正式啟動,貴溪市是首次開始實施幸福工程,工程開展以來,我市認真貫徹省、市計生協會有關工作要求,拓展項目運作模式,幫助貧困母親積極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學習栽培技術,從而改善生活狀況和提高經濟收入。通過縣、鄉幸福工程項目辦的精心運作和受助貧困母親的辛勤勞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幸福工程項目已成為我市計生利導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精準扶貧”工作的有益補充,成為計生協會事業的一項民心工程。
一、基本情況
彭灣鄉位于貴溪市西南部,屬亞熱帶半山區,轄星明、彭灣、白廟、溪源、小嶺5個行政村,其中項目實施地白廟村是省級貧困村,有貧困母親200多名,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2013年由村委會牽頭,成立了“貴溪市白馬廟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結合彭灣鄉自然條件,把傳統的種植習慣和現代農業產業化建設相結合,大力發展黑木耳栽培特色產業。通過四年實踐,已經具有一定技術基礎、栽培經驗和品牌知名度,2016年該合作社黑木耳栽培規模達20余畝,種植菌棒14.5萬棒,產干黑木耳3萬多斤,產值100余萬元。2016年共有5戶貧困母親參與種植,種植菌棒2.6萬棒,創收1.8萬元。
二、項目進展情況
1、在項目啟動階段篩選出受助母親24戶,并進行為期一周的張榜公示。我市在選擇受助母親時始終堅持3個原則,一是收入低于我市貧困標準4146元的農戶;二是沒有違反計劃生育的家庭;三是信用度高、勤勞負責的農戶。
2、本項目救助資金共計48萬元,救助24戶,每人資助2萬元,已于2016年7月全部發放到位。受助母親的救助資金自愿由合作社負責托管,彭灣鄉政府派專業會計對資金進行監管,合作社合理安排資金的生產經營使用,擔保項目資金的收回。
3、項目經營模式采取“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合作社提供技術培訓和栽培指導,田間栽培期間,付給一定的勞務補助;產品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外銷,扣除成本后,付給貧困母親利潤。2016年,共有5戶貧困母親在合作社領取菌棒參與黑木耳種植,種植菌棒2.6萬棒,其中4戶貧困母親取得良好的效益,戶均增收1萬元,有1戶因選擇菌棒品種原因,產出黑木耳產量偏低,效益不佳,虧損1000余元。
4、2017年,我市計生協會多次到彭灣鄉白廟村了解該幸福工程項目進展情況,對去年虧損農戶的虧損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對策。要求合作社認真做好前期菌種培養工作,向每個參與種植的貧困母親提供優質高產的菌種,對受助母親的種植情況全程跟蹤并提供技術指導,確保每個受助母親都取得良好效益。
三、下一步工作
今年該項目已完成土地流轉和木屑等生產原料的前期工作,下一步進入接種階段。2017年彭灣鄉白廟村黑木耳種植35戶,其中貧困母親24戶,共計種植28萬棒,投入資金70萬元,預計創收3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