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
2014年8月26日-8月28日,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葛振江副秘書長、國內項目部劉麗容部長會同中央機關八部委的領導到福建省三明市沙縣進行項目考察,并參加了幸福工程的培訓。
8月26日的調研走訪中,對三位受到幸福工程資助的母親周芬、翁玉琴、黃美金的訪談,令人印象深刻。
周芬是一位典型的創業返鄉青年,在外多年屢屢受挫后,回來用心經營葡萄、提子園,現在年純利潤10余萬;
玉琴更是幸福工程媽媽致富的佼佼者,她因為腦子靈活,思維超前,開商鋪、開網店、養豬、賣茶葉、開麻將館、經營綠色飼料等等。其中,僅養豬一項一年就可以為她帶來40余萬元的收入。談到未來,玉琴更是信心滿滿,因為她要做大做強這些產業,走綠色、可持續化的經營發展道路。但是當初,她卻是一個大著肚子期間,都要跟著丈夫去揀麥子,只為謀生的貧困母親。所以走到今天這步,她完全沒有想到。要不是20003年幸福工程的一筆8000元的資助款以及后來她需要貸款,計生協張會長為幫助她,抵押自己家的房子,玉琴也不會有今天,所以每每說到這里,看著精明能干,樂觀開朗的她還是會眼泛淚光。
黃美金看上去就是個非常樸實的女性,勤勞肯做,努力奉獻。現在靠養烏鳳雞,蓋起了三層小洋樓。這“豪宅”讓人看著,直呼“土豪”。
古語云:倉廩實,而知禮節。可以說,今天探訪的這三位母親已經不再為衣食而憂。也正如越來越多的幸福工程受益母親已經逐步擺脫了貧困帶給她們的困難,所以接下來,她們要做些什么呢? 基金會葛秘書長和三明市計生協吳會長一個語重心長、一個風趣幽默,給幸福母親提出了幾條建議:一是堅持做綠色產品,做有良心的企業,切莫為了多賺錢,生產黑心產品;二是不要為擴大規模,借高利貸;三是自己富裕了,不要忘記周圍的姐妹們還沒有富裕,適當的時候,有舍才有得,應該學會合理的利用財富。比如:一部分擴大生產;一部分家用;一部分用于幫扶他人等。這些話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因為沒有人天生學過如何戰勝困難,自然也沒有人天生就學過如何善用自己的財富,特別是一些由貧轉富的人,生活境遇的改變、心態的改變,這些都是沒有人教過她們,需要自己去摸索的。而這些難道不應該同樣是做發展項目專業人士所應當考慮的嗎?
可以看到有的人受人恩惠之后,加倍努力報償。包括幸福工程受助的母親也有不少人成為了捐助者;同樣,可以看到在社會上,有人富裕之后,為富不仁,吸毒、放貸、自毀長城者,唯獨不做慈善者,比比皆是。
在此,不是認為扶貧工作便不再重要,只是在扶貧的工作過程中應當將其視為一個系統的工作,這其中包括了治病、治窮,治愚,也包括了三治之后,對于脫貧人士的引導。因為,如何更加理性地面對致富后的生活,對于她們而言,同樣重要。
8月27-28日的兩天培訓,來自天津師范大學的于全興教授以及人基會志愿者為幸福工程的管理人員們進行了系統的培訓,內容包括:攝影技術以及幸福工程管理軟件應用。葛秘書長及劉麗容部長則從幸福工程的概況及相關管理與創新等角度對幸福工程本身進行了系統的梳理。
本次培訓得到了福建省、三明市及沙縣各級領導、工作人員的大力支持,參訓學員160余人,效果良好,受到了學員的廣泛好評。

培訓現場

學員認真聽講
圖/文/國內部 編輯/李士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