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劉會長、喇主席、汝司長、苗理事長,
尊敬的百崎賢之參贊、橋本宙八先生,各位來賓、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聚會,舉行中日友好幸福沙棘林通渭種植基地啟動儀式,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活動。昨天就聽說十四名日本朋友已先期趕到通渭開始種植活動,使我們十分感動。在這里,我代表甘肅省人民政府向千里迢迢來我省開展生態環保和扶貧開發公益項目的日本友人表示熱烈歡迎和崇高敬意!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人口計生委、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的領導表示衷心感謝!
甘肅省位于黃河上游,地處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匯處,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的發祥地。絲綢之路橫貫我省全境。日本朋友十分熟悉的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就是甘肅古老文化的代表。今天大家相聚的通渭縣,盡管目前還不富余,但它卻是我省有名的書畫之鄉,禮儀之鄉。甘肅由于雨水稀少,海拔較高,致使生態脆弱,并給農業和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制約。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甘肅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結束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歷史,工作重點實現了由溫飽為主向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工業化進程的轉變,甘肅綜合經濟實力躍上了一個新臺階,成為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之一。人均總產值突破1000美元,經濟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產業化步伐加快,草食畜牧類、馬鈴薯、蔬菜水果、玉米制種、釀酒原料、中藥材等優勢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有的已經位居全國前列。教育、衛生、文化、計劃生育等事業投入加大,基礎條件明顯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2006年,全省人口出生率為12.86‰,自然增長率為6.24‰。全省每年增加100萬人口的時間,有“八五”時期的2年、“九五”時期的4年,延長到“十五”以來的6年多。據推算,“十五”期間,全省因計劃生育少出生174.58萬人,對人均GDP增長貢獻率達到8.3%,使全省人均GDP相對提高了290多元,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得到了國家人口計生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甘肅省林業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綠化面積逐年擴大,特別是沙棘種植歷史悠久,分布廣泛。經過長期的實踐,沙棘資源的建設與開發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群眾的認可和參與,隨著退耕還林、三被四期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的全面實施,沙棘人工林發展迅速。全省沙棘種植面積達到400多萬畝,沙棘果年產值達到近4萬噸,已經成為生態建設的優良樹種,成為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增加收入的一條門路。
走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也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課題。我們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當前,我省總體環境形勢和生態建設任務十分繁重,人口對自然環境的壓力巨大。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進一步控制人口增長,降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努力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不斷增加農民群眾的收入,始終是促進甘肅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為此,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建立起了以“獎勵扶助、”“少生快富”,“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救助”為主體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全省上下不斷提高保護生態意識,退耕還林還草,涵養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等工程建設與全民植樹和發展經濟林、薪炭林等措施相結合,使我省的扶貧開發、生態環境建設同計劃生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對于引導群眾轉變生育觀念,提高對計劃生育的滿意度和認同感,對動員人民群眾美化山河,文明致富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我們認為,日本2050組織和國家人口計生委國際合作司、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在我省通渭縣建立中日友好幸福沙棘林種植基地,組織農村計劃生育貧困家庭參與生態經濟林種植,為她們提供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不僅對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解決人口是一次有意嘗試,而且為中日兩國人民友好往來,加強交流與合作架起了一座橋梁,具有特別的意義。定西市委、市政府和通渭縣委、縣政府要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各相關部門特別是林業、人口計劃生育部門要密切配合,認真做好技術指導、政策服務等各項工作,確保基地建設順利進行。
希望國家人口計生委、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甘肅各項事業的發展,幫助甘肅加快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建設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方面,日本有比較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和相關技術,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成功經驗,希望我們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努力,建設生態文明,造福兩國人民。愿我們的友誼萬古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