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News新聞動態
News《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明確提出了“婦幼健康促進行動”的積極舉措,而切實推進無痛分娩普及,能幫助孕產婦舒適分娩,進一步減少非醫學指征的剖宮產,有利于保護婦女兒童健康權益,從源頭和基礎上提高國民健康水平。
分娩,是件美好而又神圣的事情,可在很多產婦的回憶里,生孩時的疼痛卻那么“刻骨銘心”。
“無痛分娩”是分娩鎮痛的通俗表達。人類在研究如何降低分娩疼痛上已走過百余年的歷史,發展至今,無痛分娩已是一項成熟、安全的輔助分娩醫療手段。
在第21個世界鎮痛日,由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慈善家雜志聯合主辦,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公益執行,Babycare提供獨家公益支持的“2024世界鎮痛日無痛分娩公益行動”正式啟動。
蔣勤勤、姜潮、麥迪娜、劉璇、王媛可、孔維6位明星特別擔任本次活動的愛心公益官,他們與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協和醫院麻醉學系主任黃宇光,國家衛健委科研所生殖健康技術指導中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鄒燕,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楊慧霞三位專家一起,共同呼吁全社會對生育疼痛的關注,倡導“母愛無需疼痛來證明”。


“疼痛不會讓愛變多,但愛會讓疼痛減少”。一年前,一名五月天的粉絲在演唱會現場給她在產房的閨蜜點了一首《讓我照顧你》。聽到這首歌的時候,這位孕婦已經在產房疼了兩天兩夜,是這首歌給了絕望無助的她再堅持的勇氣。
2024年這個故事被拍攝成了一支特別的音樂MV,歌曲由五月天公益授權。在本次公益行動中,這支MV也正式上線發布,向社會倡議:在世界鎮痛日,關注生育疼痛,母愛無需疼痛來證明。

為產婦減輕痛苦,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也反映了社會的生育文明。但至今仍有人對無痛分娩抱有偏見,擔心會對產程或者胎兒、產婦造成不良影響,甚至給想要選擇無痛分娩的孕婦貼上“吃不了苦”和“自私”的標簽。
然而大量研究已經證實,在產程開始初期就進行麻醉并不會延長產程或增加剖宮產、產鉗分娩的幾率,鎮痛分娩所使用的麻醉用藥量也不會透過胎盤影響到孩子。
“無痛分娩的意義不僅在于減輕疼痛,其本身還可以提高產程安全性,使產婦的醫療安全得到更強有力的保障,是未來產科的一個發展趨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楊慧霞曾表示,無痛分娩可以顯著降低孕婦分期間的疼痛和不良應激反應,讓女性更有尊嚴、更加得體地成為母親,也讓孕育新生命的體驗更加美好。
自2018年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為推動分娩鎮痛工作也先后出臺了多部政策性文件,全國先后有913家醫院成為分娩鎮痛試點基地。近年來,浙江、江西、上海、貴州、廣西等部分地區也將無痛分娩相關費用納入醫保范圍,河南鄭州等地也發布文件,明確將調整分娩鎮痛等醫療服務價格,降低生育醫療成本。今年,國家醫保局印發《產科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將“分娩鎮痛”“導樂分娩”“親情陪產”等項目單獨立項,鼓勵醫療機構積極開展分娩鎮痛等服務。
多方合力之下,近年來我國無痛分娩普及率也在不斷提升。據國家衛健委數據,2022年,全國913家分娩鎮痛試點醫院平均分娩鎮痛率已經超過60%,相比2015年的27.5%,成績顯著。
除了藥物性的椎管內分娩鎮痛,導樂分娩、水中分娩等非藥物性方式也能一定程度上減輕生育疼痛。忍受生產之痛并不是天經地義,以產婦為中心的人性化舒適分娩,正在不斷推進,這也是社會文明的一種體現。
文/圖 郭天睿 | 審核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