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News新聞動態
News
為何要關注兒童早期發展?如何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2023年11月16日,2023年首屆亞洲公益論壇“兒童早期發展與生育友好社會建設”平行論壇在海口舉行,旨在研究推動兒童早期的健康與發展實踐,探討多元建設生育友好社會新路徑。
在當今社會,生育問題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生育率的下降,許多國家都面臨著人口結構失衡和社會挑戰。對于中國來說,也是如此。本次論壇邀請國際國內專家學者以及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等實踐服務主體共同探討兒童早期發展與生育友好社會建設議題,聚焦0至3歲嬰幼兒照護托育服務與促進生育友好公益項目,交流系列項目經驗,推動行業深度交流、共話發展。
“我希望這次論壇能在這些問題上有一些新結論、新發現,形成一套促進這兩項工作發展的新機制。”民政部原救災救濟司司長、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理事長、海南亞洲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對于本次平行論壇議題聚焦領域非常有意義,并表示希望今天這場知識性討論所產生的效果將會影響到全國、影響后代。

民政部原救災救濟司司長、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理事長、海南亞洲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做開場致辭
“生育友好能夠為家庭提供充分支持的社會應該是一個能維持和保障,讓每個人都能夠選擇生育并且能夠負擔得起生育成本的社會。”原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機關黨委一級巡視員、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楊志媛在做開場致辭時表示,解決不敢生、不想生、不能生等三大問題,這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原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機關黨委一級巡視員,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楊志媛做開場致辭
論壇分為主旨演講、專題發言和圓桌論壇等多個環節。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袁濤、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項目官員任亞楠兩位嘉賓圍繞分層普惠生育保障體系構建、育兒家庭友好政策等主題,分享了國內和國際前沿經驗及啟示。任亞楠建議道,應對低生育率趨勢,需要政府建立誠信和規則,公益組織、雇主和家庭應多方參與,通過將家庭化和去家庭化的政策相結合,提供可負擔的、可及的、優質可靠的、包容性的托育服務。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袁濤做主旨演講

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處項目官員任亞楠做主旨演講
近年來,中國人口發展新形勢特別是2022年開啟的人口總量負增長現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在專題發言環節,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長張柳以“兒童優先和家庭支持政策對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的影響”為主題,分享了兒童優先原則和家庭育兒支持政策的重要性。她認為,追求提振生育意愿,以提高生育率為目標的生育政策未必最有效,政策有效性歸根到底取決于能否被家庭接受和使用啟示,她強調持續、連貫、全面、兼容的政策組合和廣泛的社會動員的重要性,而關注兒童早期發展,托育服務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長張柳分享最新學術發現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兒童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杜智鑫、騰訊健康普惠實驗室新生兒方向項目負責人金青花、阿里巴巴公益平臺行業運營專家王紅娟和成都童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毛磊等專家學者、資深從業者分別圍繞優先投資兒童早期養育、促進農村兒童高質量發展、低資源地區婦幼健康普惠模式、互聯網平臺推動兒童發展、養育服務可持續性發展等議題分享了最新研究熱點、發展現狀和挑戰,并且結合各自領域經驗積極建言獻策。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政府、市場、社會組織和全社會應當共同投入到兒童優先和生育友好的社會建設之中。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兒童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杜智鑫進行發言

騰訊健康普惠實驗室新生兒方向項目負責人金青花做婦幼領域實踐分享

阿里巴巴公益平臺行業運營專家王紅娟做專題分享

成都童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毛磊做專題分享
中國當前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人口形勢的變化,正在對現有的生育、養育、教育等公共服務體系提出新的挑戰。在圓桌論壇環節,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副院長徐珊、首都兒科研究所兒童早期綜合發展研究室主任關宏巖、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項目官員楊端、成都童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毛磊和江蘇立寶托育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小茱等嘉賓緊緊圍繞議題深入探討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挑戰與路徑,發表了具備實踐意義的最新案例與發展建議。
本場平行論壇由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亞洲公益論壇組委會主辦,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協辦。

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飲水與環境健康分會副主任委員、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水與環境項目原主任楊振波博士做平行論壇總結

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