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
Information Disclosure信息披露
Information Disclosure2023年,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招商局慈善基金會聯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城市酷想家”團隊正式啟動青年學者資助計劃之“何為而治——中國當代社會治理研究計劃”第四期。本期資助重點聚焦社會組織的公益實踐,推動更多的公益實踐進入學術研究視野,共同瞄準城鄉流動下的典型社會問題,關注實踐或有效落地或遇阻受挫背后的體制機制和觀念背景、分析厘清問題邏輯,提煉提出路徑建議。
計劃推出以來,共收到61份項目申請書。學術委員會從“與資助計劃的相關性、選題的創新性、研究設計的合理性和專業性、對公益實踐的指導意義、對政策推動的參考價值、研究者的經驗能力”等維度進行評審,最終確定了第四期入選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項目名稱 | 申請人 | 單位 |
方向:人口流出地的可持續發展 | ||
農村留守兒童課后服務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陜西扶風縣為例 | 邢成舉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 |
農村全域土地整治、產業融合與留守勞動力就業轉型——四川省南充市古樓鎮川德公益案例研究 | 趙茜宇 |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魏智武 | 劍橋大學土地經濟系 | |
生意VS.生活:生活方式型旅游企業主移民的地方融入與鄉村實踐研究 | 陳品宇 |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 |
鄉村振興背景下易地搬遷移民脫貧致富的經濟社會分析——以廣西百色雙達村為例 | 魏東霞 | 廣東金融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
方向:人口流入地的移民融入 | ||
從“聯動”到“動聯”:空間視域下主體身份轉變的融入式社區治理——以Q社工機構的流動兒童“小禾的家”項目為例 | 雷杰 |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 |
梁良 | 廣東白云學院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 |
轉型期中國流動女性的心理健康及社會支持路徑研究 | 湯爽爽 | 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
林李月 | 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 |
流動兒童的理想國:社區教育的差序格局和驅動機制研究 | 楊若愚 | 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
向心城市的離心力:半城鎮化下城市回流兒童的教育困境 | 呂利丹 |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
“城中村”流動女性的社會支持與融合 | 鄭筱婷 |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 |
行紅芳 | 鄭州輕工業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
梁文泉 |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 | |
城市更新背景下流動兒童教育的空間公平研究 | 程順祺 | 福建師范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 |
流動人口子女與父母“在一起”的破解:流入地“入學難”的現狀及解決 | 楊勝慧 |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 |
社會組織何以賦能流動女性角色實踐和主體性建構——以“他鄉的妳”項目為例 | 劉悅美 |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 |
從家庭到社區:社區生活的時間、空間與公共性維度下的社區治理路徑研究——基于兩個案例的實證分析 | 馬玉潔 | 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
預防流動兒童手機依賴的社會工作干預研究 | 黃丹 | 華南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
如對上述名單有疑問,請在2023年4月26日之前以書面形式反饋到郵箱 guoneibu@cpwf.org.cn。
學術委員會
李連江 香港中文大學
陸 銘 上海交通大學
吳曉剛 上海紐約大學
姚 洋 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