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News新聞動態
News應勢而動 順勢而為
乘勢發展積極融入健康中國建設
——專訪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秘書長趙本志

本刊記者|柴廣翰
近年來,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在圍繞健康扶貧、健康中國行動和解決人口家庭發展難題等方面發揮著拾遺補缺的作用。特別是在國務院啟動實施健康中國行動三周年,在支持2022健康中國發展大會等方面拿出了實招、硬招和多項惠民舉措,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作出了積極貢獻。為此,在2022健康中國發展大會閉幕之后的第一時間,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秘書長趙本志。
《健康中國觀察》:今年是國務院啟動實施健康中國行動三周年,我們注意到,在2022健康中國發展大會公益支持名單里有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的名字。請問基金會在支持2022健康中國發展大會,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趙本志:健康中國行動實施三年來,我們扎實推進健康中國行動的相關工作,主要是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是統一思想添動力,凝聚共識謀發展。我們形成了“三盡(盡心盡力盡量)”工作原則,也就是所有新項目要盡心向健康中國行動這方面聚焦,所有老項目要盡力向健康中國行動這方面靠攏,所有基金資金要盡量向健康中國行動這方面傾斜。
第二是發揮優勢勤作為,匯聚合力譜新篇。充分發揮基金會的優勢和主動性,積極開展工作。我們第一時間開發設立了健康中國行動專項基金,并獲得了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的支持。截至目前,基金會收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各司局單位的合作申請共計17項,資金總額達到2億多元。
第三是情系公益勇擔當,砥礪奮進啟新航。基金會圍繞健康中國行動15個專項項行動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的公益活動。包括健康知識普及、全民健身、婦幼健康促進、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等,這些活動在城鄉群眾中得到普遍歡迎,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主要體現在:一是立足“中國大病社會救助平臺”,精準救助幫扶大病患者。平臺提供了大病救助政策指南、慈善項目推介、信息驗證、志愿服務和在線救助等功能,針對重大疾病,聚焦重點人群,一方面提供相關政策和救助咨詢,另一方面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困難人群募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病患者實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截至2022年6月,平臺已收錄全國范圍內的1.33萬條大病救助政策,整合了665個大病救助公益項目,大病患者信息累計核驗數量達1.56萬例;救助地區覆蓋全國29個省(區、市)693個縣,精準救助建檔經濟困難大病患者4093人,募集了1.55億元資金,為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提供了堅實保障。
二是實施鄉村醫生支持計劃,深入推動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2020年,我們整合基金會資源,立項了鄉村醫生支持計劃。希望通過這一計劃,聚焦鄉村醫生面臨的技術技能痛點難點問題,以鄉村醫生培訓為重點,逐步拓展到對鄉村醫生生活、保障等多角度、全方位、更專業的援助,切實提高鄉村醫生診療能力、福利保障水平和社會地位,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助力。我們針對計劃內的各個項目,5年來累計投入7480萬元資金,覆蓋了22個省(區、市),開展各類培訓127場,培訓鄉村醫生20196人;舉辦群眾義診活動55場,惠及5萬多人;援建1所鄉鎮衛生院、11所村衛生室、4所鄉村中醫館;先后舉辦3屆“健康中國——暖心鄉村醫生案例征集活動”,累計推選60名“暖心鄉村醫生”和“暖心鄉鎮衛生院院長”,展示了基層衛生工作者的閃亮風采,激發了基層衛生工作者的工作熱情。此外,我們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指導和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的支持下,組織開展了第九屆“中國人口獎”遴選活動,活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三是聚焦“一老一小”重點人群,探索養老托育服務模式。對于“老”,我們積極延伸拓展老齡項目,舉辦“黃手環行動”提高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和社會關注。2017年,該項目被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I)選為實踐案例納入報告中。項目開展已有10年,通過跨平臺宣傳、跨界聯合推廣和規范合作管理等形式,累計發放了105萬只黃手環,舉辦了101場培訓活動,針對社區群眾開展了1147場科普宣教活動,為解決預防老人走失問題提供了有效幫助。2021年,我們在“黃手環行動”項目基礎上,進一步設立了“幸福銀齡計劃”,該計劃主要圍繞失智、失能、易跌倒老人。策劃開展了積極老齡化與老年人價值開發項目,致力于激發年輕老年人潛能與活力,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對于“小”,我們于2017年啟動了“寶貝箱——幸福母嬰計劃”,為甘肅通渭縣、湖北蘄春縣、貴州威寧自治縣、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新疆葉城縣和莎車縣等地農村新生兒家庭發放寶貝箱8070套,捐贈近30萬件嬰兒衣服和用品,在當地普及科學育兒知識,幫助減輕育兒負擔。在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的指導下,我們于2020年啟動了“家長學校 養育未來”農村嬰幼兒照護項目,探索農村地區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建設縣域示范試點,提升家庭養育觀念和能力,支持政府探索農村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模式。通過公募平臺籌集善款333.40萬元,動員愛心捐贈6664.08萬人次,設立貴州紫云縣、廣西環江縣兩個項目示范試點縣,在少數民族較為集中、兒童早期發展滯后嚴重的移民安置社區和鄉鎮內建成了9個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養育中心)和6個嬰幼兒照護服務點,惠及農村家庭2000余戶。
四是推廣健身公益活動,籌集善款支援鄉村醫療。我們推出了“健行者”公益活動,2019-2021年,連續三年以線上和線下形式組織開展活動,共有1500多名運動愛好者參加了35公里實地徒步挑戰。2020年起,利用騰訊公益平臺開展了線上捐步活動,共有198支隊伍,23181人參與。此外,活動開展以來,共籌集了218萬元善款,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定點幫扶縣的鄉村醫生購買了104輛摩托車,援建了49間標準化“健康小屋”。
《健康中國觀察》:2020年11月6日,健康中國行動基金在北京啟動。公益基金可以做的很多,比如扶貧、濟困、教育、賑災等,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為什么會選擇健康中國行動這一短時期內比較難見成效的領域呢?未來,在健康領域還有哪些長期性的重要公益項目?
趙本志: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于1987年6月10日成立于中南海西花廳,是現國家衛生健康委所屬聯系單位。積極參與健康中國建設并盡力發揮應有作用,是我們的宗旨使命所在、職能職責所在、重點任務所在。
前期,我們在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方略指引和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動員優勢,把參與脫貧攻堅作為最緊迫、最重要的政治任務,舉全會之力主動融入、積極作為,助力定點扶貧、健康扶貧、黨建扶貧、消費扶貧、產業扶貧、營養扶貧,為決勝脫貧攻堅作出了應有貢獻。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后,習近平總書記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一方面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的監測和幫扶機制,結合項目自身特色,做好政策研究、項目轉型升級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將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戰略相融合。
《健康中國觀察》:公益慈善需要做的有很多,基金會不可能都做,您怎么看基金會的作用?慈善事業如何贏得民心?
趙本志:作為社會組織代表之一,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在健康中國建設方面一直秉持著莊重承諾、主動參與、積極作為的態度。我個人認為,社會組織在“健康中國”戰略中發揮的作用,與政府的倡導督導和企業的逐利贏利有所區別。基金會參與健康中國建設的特點,總的來說有以下三個:
一是拾遺補缺、量力而行,發揮社會組織獨特作用,建立官方民間溝通橋梁。作為政府、市場之外的“第三部門”,社會組織在政府的指導下服務社會、服務行業、服務群眾,有效架構了民間群體與政府溝通的橋梁。
二是多方勸募、多元助力,提升社會資源活躍程度,匯聚多方合力投入建設。社會組織可以合法的接收社會捐贈,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社會資源的活躍度。在促進“共同富裕”和“第三次分配”中發揮不可或缺、甚至于無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探索創新、大膽突破,探索創新項目運行模式,協助政府部門優化工作。社會慈善組織可以做一些比較靈活的項目,有較多的“試驗”機會。對政府部門而言,很多工作收到依據不足的影響,不便直接推行,難以形成政策。而社會組織往往可以嘗試開展。隨著項目調研、具體工作的逐步深入,社會組織也可為政府決策提供一些依據。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也在協助政府部門優化人口政策等工作上發揮了這方面的功能和優勢。
《健康中國觀察》:在基金會的各種工作中,難免要和企業打交道,您怎么看基金會等公益慈善組織和企業的關系?
趙本志:老百姓說,“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公益的長遠發展,往往離不開企業力量的支撐,不能將金錢或市場“妖魔化”。此外,“水至清則無魚”,不能用“公益慈善”搞道德綁架。很多情況下,公益機構通過借助商業手段和市場模式,讓公益活動效率更高、傳播更廣,使更多人受益。兩者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既相輔相成,又相互獨立;既方興未艾,又任重道遠。
近年來,社會企業、公益金融、影響力投資等倡導以公益為目的,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已經形成了潮流,有不可阻擋之勢。只要對方是真心做事,“初心是做好事做善事”,基金會就可以支持鼓勵,就可以加以引導、逐漸規范。對基金會而言,就是要堅持全心全意為捐贈者、志愿者、受助者服務的“三服務理念”。
《健康中國觀察》:在促進全民健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方面,基金會還會有哪些長遠規劃或者項目布局?
趙本志:一方面,要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立健全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變“事后幫扶”為“事前預防和事后幫扶相結合”。另一方面,要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結合我們現有的項目和資源優勢,在健康中國15個專項行動中繼續深耕,促進公益項目提質升效。
為此,我們需要實施以下措施。一是繼續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健康暖心工程,特別是健康暖心扶貧基金為抓手,從村民衛生健康素養提升、醫療衛生條件改善等方面入手,重點做好鄉村醫生支持計劃、健康小屋援建、鄉村中醫館修建、醫療設備捐贈等工作,通過技術幫扶進行重點科室打造,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村民衛生健康素養和鄉村衛生健康環境。二是持續發揮健康中國行動基金作用,以健康中國行動的15個專項行動為基礎,整合項目資源,梳理項目內容,創新項目模式,動員社會力量,積極推進健康中國行動的實施。三是持續關注“一老一小”人口與家庭發展難題。
近三年來,基金會應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發展,在健康中國建設和具體行動中積極融入、擔當作為,實現了收支有增長、事業有進步、影響有擴大,隊伍得鍛煉、信譽得公認、等級得提升,如愿跨入國家5A級基金會行列。
下一步,我們將規范從業、求真務實,開門辦公益、透明做慈善;與此同時,要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成果,堅持黨建引領、群團助力、紀檢監督、創先爭優,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圖/文:社聯部 編輯: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