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tài)
News新聞動態(tài)
News“說星星最亮的人,是之前你沒看過護士的眼睛。”在陳玥含和陳玥竹這對雙胞胎姐妹眼中,用一雙明眸帶給患者們勇氣與決心的媽媽就是最美的守護天使。
為了把心中的話說給親愛的爸爸媽媽聽,許多抗疫一線醫(yī)務工作者子女參與了由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與中國青年報社共同開展的“守護天使計劃——我眼中的爸爸媽媽”作品征集活動。經(jīng)過專業(yè)評審和社會點贊,目前涌現(xiàn)出一批優(yōu)秀作品進入展示環(huán)節(jié),他們用圖畫的方式刻畫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真實生活,表達對父母的愛意與敬意。
聶穎是錦州第三批馳援武漢市雷神山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也是陳玥含和陳玥竹的媽媽。她們在聽到媽媽需要緊急出發(fā)援鄂的消息后,拉著媽媽的手臂,反復詢問著“媽媽你能不去嗎?”“媽媽你別走!”“我們會想你!”
“與孩子分別時我眼淚止不住地流。”作為一名醫(yī)護工作者,聶穎深知這次出征的危險性和工作的艱辛。但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聶穎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我是一名白衣戰(zhàn)士,理當沖鋒在前,保一方平安。今日我與親人的分別,是為了更多家庭奔向以后的團圓。
每天進倉感染的危險很大,但一想到家里兩個可愛的寶貝,聶穎就不再膽怯。因為工作的繁忙,聶穎很少有空和孩子們視頻,有時凌晨結束工作躺在床上的時候,聶穎會翻看雙胞胎女兒的照片,“我覺得她們長大了,從不哭鬧著找我,卻把思念藏在了她們給我畫的畫里。”

陳玥含作品 《我眼中的媽媽-抗擊疫情 人人有責》

陳玥竹作品 《我的英雄媽媽-最美逆行》
孩子們用雙眼見證著媽媽的付出,并深深刻在心中。餐桌前的離別,最美的逆行身影,“媽媽愛你”的真情告白,“不戰(zhàn)勝疫情我不回家”的誓言,她們用畫筆表達對媽媽的想念和敬意。
“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那是因為有人需要,有人愿意犧牲才成為了英雄,假如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天使,那一定就是這個樣子。”在雙胞胎姐妹的眼中,媽媽就是這樣用生命呵護生命,用生命詮釋疫情當前沖鋒態(tài)度的白衣天使。
武漢市育才同安小學張鷺涵的媽媽李鷺是武漢金銀潭醫(yī)院的一名護士。疫情暴發(fā)后,李鷺被緊急抽調到單位隔離病房。當知道這一情況的時候,她非常緊張和擔心,“隔離病房是接觸病毒的一線,多么危險啊!一想到媽媽面對疾病,要長時間穿著防護裝備行動不便,還要忍受不吃不喝的忙碌煎熬,我的心揪得越來越緊了。”
疫情期間,鷺涵會在難得的視頻通話里反復叮囑道,“媽媽,你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帶好口罩,保護好自己,我等你回家。”溫暖明媚的笑容治愈著李鷺,一次次掃去她工作的辛勞與壓抑,“每次聽到她的聲音一切煩惱與疲憊都煙消云散,能很快調整心情,重拾信心,迎接明天新的戰(zhàn)斗。”
短暫的日子里,鷺涵從起初的疑惑、擔憂、揪心,到安心、相信、盼望,女兒理解了媽媽,也久久地思念媽媽。

張鷺涵作品 《“疫”無反顧》
在一次視頻中,李鷺把穿著防護服的集體照發(fā)給女兒看,告訴她照片里的人都是英雄,沒想到女兒第二天就畫了一幅畫,后來被轉載到了新聞周刊上。接著她又寫了《媽媽,我等你回家》,文章中盡是對媽媽的思念。在她看來,有許多像媽媽一樣的無私逆行者,在疫情緊要關頭毅然選擇守護著病患,守護著我們的家園。
“看到這些的時候我整個人繃不住了,哭了整整一夜,很心疼、很感動,這就是‘金銀潭的孩子’。同事們看到她的作品也倍受鼓舞,我當時就想,為了孩子與家人,為了保衛(wèi)武漢,我要咬牙堅持,與病毒戰(zhàn)斗到底!”李鷺說道。
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背后有著一樁樁真實感人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個又一個溫馨的醫(yī)務工作者家中。在國家和人民需要之時,他們義無反顧,化身守護天使,將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視為職責和使命,而他們的孩子,則用成長和懂事化作等待和支持的力量。
6月1日-6月15日,征集活動經(jīng)過評選與網(wǎng)絡投票選出的20余幅作品正式于木木美術館進行線上展覽。讓我們一起進入孩子們的世界,傾聽他們對父母的表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