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手環行動
關愛阿爾茨海默病老人黃手環行動
關愛阿爾茨海默病老人家是人心中的歸宿,愛是一個溫暖的字符。每一次發放黃手環,讓志愿者更加貼近生活化的平凡小事,愛與時光永遠是人們永不消失的話題。它穿越了寒凍,給家帶來了春意,充滿著我們的生活,點燃內心的感動。
“社會上的好人也越來越多,有了這個黃手環就不怕出門忘記回家的路了。真好!真好!”筠西社區一位80多歲老人拉著我們高安市公益大聯盟愛心平臺的愛心志愿者說道。至今讓我仍然記憶猶新。
2021年5月8日,筠西社區活動現場來了一位老奶奶探頭問到:你們是搞什么活動呢?
我們志愿者熱情地回應:我們是志愿者,給60歲以上老人免費發放黃手環的。老人家一臉茫然的表情,沒聽說過黃手環,不知道黃手環是做什么用的?志愿者察言觀色繼續耐心的解釋說:黃手環是防止患有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癥)的老人走失的愛心行動,阿姨您需要拿您本人的身份證過來幫您免費申請領取。
真誠與熱情,讓腳步匆匆的人們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情。志愿者葛峰見來聚集的老人們慢慢多了起來,他開始尋找機會跟他們拉近距離,借機宣傳普及黃手環的用途和阿爾茨海默病的知識。“我們是高安市公益大聯盟愛心平臺的志愿者,今天我們來到你們社區與你們社區書記聯系好了,我手上拿的是給你們免費發放的黃手環。”
他手拿著黃手環,高高舉起,繼續宣講:“黃手環行動”,是2012年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與央視新聞中心共同發起的社會公益項目。為60歲以上老人和患病老人帶自己的身份證過來申領黃手環,并在其中附上老人的姓名、地址、親人聯系方式等,以便他人發現后報警或者聯系監護人。

“微信黃手環外形酷似手表,有帶扣、扣眼,具備防水功能,表帶的正面印有“黃手環行動”官方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中間的“信息存放口”內插有一張寫有老人姓名、病史和電話的防水卡片。”一位女志愿者補充道。
黃手環高安合作團隊,除了深入到社區及發放手環之外,還到鄉村發放,她們來到了文昌群眾活動廣場做了一場公益活動,高安市新時代實踐活動中心也成為活動的推動力量,“你們按領取的編號排隊,拿好身份證,有序排好隊申領黃手環。”志愿者一邊引導一邊呟喝著。隨后老人們有序地排著隊,一雙雙渴望的眼神,與愛同行,為愛助力,一幅喜慶吉祥的畫面映入眼簾!

突然排隊隊伍中,擠入一位老人著急地說:“我身份證找不到了,我打電話問問我兒子。”電話那頭其兒子不耐煩地說太忙了沒空接電話,老人的臉上略顯不快。志愿者說,先排好隊,不要擠呀,注意安全。“別急,別急”。
過了一會,老人在一旁忙又接著說:兒子太忙了,我現在記性不好,不知道自己身份證放哪里了!老人說著有些委屈。
看到你們就像見到了親人,飽經風霜的雙手一直握著我的手。“我們是志愿者,就是您的親人,今天來就是幫助你們的。”志愿者慢慢疏導老人情緒。

中午時分,老人兒子風塵仆仆地回來了。 志愿者們一直在等他找身份證,交流也在同步。
原來老人失憶的情況出現好幾次,剛放的東西又不知擱置到哪去了。 回家的路也走偏了,志愿者建議盡快帶老人去醫院檢查一下更安心。
老人兒子幫母親申領了一只定位黃手環,心中有了踏實感。志愿者耐心教她兒子黃手環的使用說明方法,并拉他進了團隊組建的黃手環家屬監護服務群。
她兒子也正值中年,他嘴里念著:“社會上的好人也越來越多,有了這個黃手環就不怕出門忘記回家的路了。真好!真好!”旁邊的另一個老人說到,這樣的助人活動以后多開展。

老人們是多么的需要關愛,晚輩多抽時間陪陪老人,幫助一位老人就是幫助一個家庭,對父母多一份關愛,了解一些知識提早做一點預防很有必要。希望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來去幫助更多的老人。
圖文/高安公益熊敏紅 編輯/邵新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