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凡人故事――從貧困母親到致富能人
阮美銀像往常一樣,穿梭于30多臺縫紉機間,忙碌地指導本村婦女加工出口歐美國家的滑雪服、運動服、工作服。廠房里,周邊村落的家庭婦女在這里拷邊、套扣、繃縫,縫紉機踏板傳來了陣陣噠噠噠的聲音,聽起來是那么忙碌而歡快,這就是由蕉城區洋中鎮藤村幸福母親阮美銀帶出的一支脫貧致富“娘子軍”。
今年剛滿40歲的阮美銀是該服裝加工廠的廠長,也是一位積極響應國家計生政策只生一個的好母親,這位普通農村婦女,多年前還是一個貧困母親,如今卻成了當地致富女能人。想起自己創業致富的道路,阮美銀感慨地說:“如果沒有幸福工程的幫助,就沒有我這個服裝廠!”
阮美銀出生于鳳田村一個農民家庭,家境貧寒,兄弟姐妹多,初中一畢業,剛滿18歲的阮美銀就輟學到福州某服裝廠打工,從事縫紉工作,這一干就是14年。26歲那年阮美銀嫁到藤村,丈夫從小父親就過世了,兄妹3人靠年邁的爺爺奶奶和四處打零工的母親拉扯長大,一大家人擠在不足10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日子過得很清苦。婚后,阮美銀和愛人繼續回到福州打工維持生活。第二年,他們有了一個兒子,家庭花銷更大了,貧困的家庭難以為繼。在結婚生子后,阮美銀覺得放下幼小的孩子外出打工不再是長久之計,于是她動起了回鄉創業的的念頭,她的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2005年,她和丈夫揣著打工期間積蓄的8萬元回到了家鄉,想利用在服裝廠打工學到的服裝加工技術和管理經驗,辦一家服裝加工廠,可是資金不足成為了創業最大的困難!就在這時,洋中鎮計生協會送來了國家的惠民好政策——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的幫扶,為她提供了10000幸福工程無息借款,鎮計生協會還協調信用社為她貸到了2萬元小額貼息貸款。有了資金,阮美銀終于創辦了自己的服裝廠,取名為唯一服裝廠,后改名為美翔服裝廠。創辦初期,阮美銀因資金有限只進了10臺縫紉機,收了6個工人,接一筆訂單都要等順利交貨時才能拿到錢,于是當時連給工人發工資都是借民間的高利貸。
由于誠信經營,讓利服務,阮美銀這家服裝廠,漸漸有了接連不斷的訂單,吸引了周邊許多計生貧困家庭婦女的加入,當初跟她一起外出打工的姐妹們也都回鄉跟隨阮美銀,隨著時間推移,服裝廠漸漸有了規模,擴大生產,勢在必行,面臨著資金匱乏老問題,好強的阮美銀沒有低頭,四處想辦法,洋中鎮計生協會得知后,再次為她伸出援助之手。2012年,鎮計生協會啟動“致富能人+貧困母親”幸福工程新模式,將年輕有為、肯鉆研善學習、懂技術、會經營的阮美銀確定為幸福工程致富帶頭人,為她提供了5萬元幸福工程幫扶資金,其他10位貧困母親各發放1萬元幸福工程款。阮美銀采取“大戶帶小戶,小戶帶弱戶(貧困戶),全村共致富”的舉措,將美翔服裝廠作為“貧困母親創業基地”,按照結對幫扶協議,秉著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則,通過協會推動、政策拉動、大戶帶動的方法,連續2年帶領20多位“無資金、無項目、無職業”的計生貧困母親“進廠務工、按勞取酬、年終分紅”,為貧困母親提供生產和經營服務,促進她們增產增收脫貧致富。對于計生協會的大力支持,阮美銀激動地說“想貸款一直都很難,如今計生協會不僅幫我解決了資金困難問題,使我這個廠得到更好地發展,在我廠里的45位計生貧困婦女的生計也得到了保障,現在她們在廠里工作每人每月可以拿到兩千到三千不等的工資。有了幸福工程這個好項目的幫助,我的廠發展了,我又幫助了那些貧困母親,真是一舉兩得,真心感謝計生協會的幫助!”多年幸福工程創業資金的資助,給阮美銀工廠擴大生產提供了極大的經濟援助,她帶動周圍的貧困母親學習服裝加工縫紉技術,并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貧困母親加入服裝廠共同脫貧致富。如今服裝廠1100平方米的廠房,電機已達到70多部,工人從最初的6個到如今穩穩的50多個,婦女們姐妹們的月均收入從最初的幾百元升至二千多元。經過這幾年的打拼,阮美銀自己在老家已經蓋了房子,為了給孩子好的學習生活條件,在城關也買了房子,與這些相比,能帶動周邊的婦女姐妹脫貧致富,特別是那些計生貧困母親,對她來說是更值得高興的事!
黃細花是洋中鎮鳳田村的獨生子女戶,全家三口人原靠夫婦倆到城關賣菜維持生計,年收入只有一萬多元。在一次車禍中,黃細花丈夫意外喪生,她本人也難逃劫難,昏迷12天后動了左腦開顱手術,搭了鈦合金鋼板進行修補,幸存下來的黃細花帶著9歲的兒子和年邁的公公艱苦度日。看到黃細花艱難無奈的人生,熱心腸的阮美銀立即將她收進了自己的服裝廠,并手把手地教她縫紉技術。大腦動過手術的黃細花非常健忘、精力恍惚、反應遲鈍,常常車壞了衣料,造成了原材料一次次的損失和浪費,阮美銀從不計較,反而更加耐心細致地幫助她掌握縫紉技術。一晃多年,黃細花靠服裝廠這份穩定的工作,將9歲的稚兒培養成了大小伙子,如今她兒子在城關從事酒業代銷業務,已經可以養家了。黃細花逢人就說阮美銀是她們家的大恩人!阮美銀的服裝廠收留了許多像黃細花這樣的貧困母親,陳家洞村二女貧困母親馬冬枝的丈夫原以打石頭為生,去年突發腦血栓,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遺癥,常年臥床喪失勞動能力,全家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馬冬枝的肩上,阮美銀及時把她收入服裝廠學藝務工,幫助她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如今馬冬枝的兩個女兒紛紛考上了大學。
在幸福工程的幫助下,阮美銀不但擺脫了貧困,而且還幫助村里和她一樣貧困的姐妹們。她的服裝廠雇用的40多名女工,大多數都是本村的貧困母親,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我的愿望就是要擴建廠房、增添設備、擴大規模,讓更多的貧困母親共同致富……”面對未來,阮美銀充滿希望。
蕉城區以“貧困母親創業基地”為載體,走產業化扶貧路子,讓示范戶涌起創業大潮,通過扶持大戶帶動當地貧困母親發展生產共同走向致富路,使幸福工程有限的資金起到拋磚引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實現創業基地、貧困村、貧困戶三贏(黃曉霞 陳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