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考察團到了張掖市甘州區,首先走訪了三十店四社的受助母親徐桂玲。一進門,只見她家的院子里已放上了小條桌,桌子上擺滿了剛剛出鍋的自家產的土特產:毛豆、玉米、南瓜、土豆。見到了這么多親人,徐桂玲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她的臉上掛滿了幸福的笑容,一個勁的把大伙往桌前讓著,大家圍坐在桌前,邊吃邊聽著她的介紹。在得到幫扶前全家老少7口人,每年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家里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周圍的鄰居們很少看見她臉上的笑容。2006年1月,她得到了4000元幸福工程資助款,在政府的幫助下又籌措了一些錢,買了6頭牛,還修了圈舍,經過一年的努力,她家的年收入比原來翻了一翻,日子有了奔頭,她那緊鎖的雙眉舒展開了,久圍的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臉上,她逢人就講,是幸福工程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和希望。說著,她領著大伙來到后院的牛舍,看著一頭頭肥壯的肉牛,每一個在場的人都為她高興。當葛主任問到:你掙了錢第一件事要做什么?她回答:要供娃好好讀書。是阿,孩子是母親的希望,孩子是母親的未來,只有母親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母親的素質得到提升,她們的孩子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命運。離開徐桂蘭家,我們又趨車來到了長安鄉二閘村項目點,陰霾的天氣不時吹過一陣陣涼風,盡管大家感覺有些涼意,還是興致勃勃地聽著鄉長的介紹。2006年一月該村被確立為幸福工程項目點,爭取幸福工程資助款36萬元,區政府配套24萬元,鄉政府配套30萬元,政府幫助受助戶協調小額貸款100萬元,共投入救助資金190萬元,幫助150戶貧困母親家庭建日光溫室大棚。為確保項目成功實施,鄉政府專門成立了幸福工程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并實行了“一把手”負責制,層層簽定目標責任書,力爭當年建成當年見效,項目實施一年多來已初見成效。聽完鄉長的介紹,大家隨著她走進了溫棚種植基地,這里共有溫棚32座,占地100畝。向前走著,正好碰上迎面走來的受助母親佘愛花,大家和她聊了起來。佘愛花全家3口人,自從生下女兒后即患上多種慢性婦科疾病,再加上女兒也是體弱多病,經常看病吃藥,家庭經濟十分困難。當她聽說有幸福工程資助款后,主動提出申請,經過村民評議和鄉、縣項目辦審核,她被確定為救助對象,得到2000元資助款,鄉、村政府又幫她協調了5000元小額貸款,建起了一座日光溫室大棚,開始種植無公害蔬菜,在農技人員的技術指導下,當年冬天就收入8000元,不僅還清了貸款,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聽了她的介紹,大家那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圖一:受助母親徐桂玲家門前掛的牌子
圖二、圖三、圖四:聽取項目負責人介紹黨寨鎮幸福工程項目實施情況
圖五:徐桂玲介紹受助后項目實施情況
圖六:苑處長仔細看著徐桂玲與項目辦簽訂的資助款使用協議書
圖七、圖八:在徐桂玲的牛舍前
圖九:葛部長耐心詢問項目的發展情況
圖十:長安鄉幸福工程項目種植基地
圖十一、十二:聽取鄉長對項目實施情況的介紹
圖十三、十四:與受助母親交流
圖十五:苑處長與縣鄉領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