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母親陳秀芳情況介紹
陳秀芳,1996年出生,家住甘肅省隴西縣文峰鎮安家村五社,1992年結婚,先后生育了兩個女孩。丈夫包隨心是個孤兒,婚后臺老板年里,家中一貧如洗,負債累累,全家教口人僅擠在一間不足10平米的屋子里,再加上生的都是女孩,她總覺得在人前抬不起頭,日子過的很艱難。
1998年7月,幸福工程項目在安家門村實施,她被確定為第一批救助對象,鎮計生協會給她送去2000元救助款,同時幫助她爭取到一些無息貸款。利用
這筆錢,夫婦倆建起了一座日光溫室,鎮長上派技術員現場手把手的給她傳授蔬菜種植技術,經小倆口起早貪黑的辛勤勞動,一年下來收入7000多元,生活狀況
逐漸有了好轉。接著,鎮上又為她辦理了養老保險,并建了一眼水窯,改善了生產條件。1999年底,她家的人均純收入達到900元,基本實現了脫貧。陳秀芳
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真上曾多次派她到靖遠等地實參觀學習,她很快在當地最先試驗成功了番瓜越冬嫁接栽培、西紅柿和隴椒日光溫室越冬栽培、早春西瓜嫁接栽
培三個溫室蔬菜種植新技術,一時間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女能人”。2000年,陳秀芳利用自己已有的收入,又擴建了一處日光節能溫室,興建了住
房,2006年底,她家的收入達到2萬元,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眾姐妹,陳秀芳自告奮勇地當上了村計劃生育協會中心戶長,做義務技術指導員,把日光節能溫室的種植技術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周圍的姐妹們,先后幫助帶動全村30多戶人靠種植大棚蔬菜增加了收入,脫貧致富。
她逢人便說:“是幸福工程讓我走上了幸福路,現在我啥也不愁了,唯一的愿望是把女兒培養成才”。
8月7日,上午10點多。幸福工程到達了位于甘肅省隴西縣文峰鎮按家門村五社的,陳秀芳家里。這是幸福工程較早救助的對象,如今已經成功脫貧了。
馬艷麗一進屋子,陳秀芳就端上了自己的脫貧成果。桃,黃瓜,西紅柿,滿滿的擺在了馬艷麗的面前。這時,陳秀芳拉起了馬艷麗的手,說起了自己的脫貧經歷。
陳秀芳,女,1966年出生,高中文化程度。有兩個女兒,于1997年做了絕育手術。丈夫包隨心是個孤兒,婚后5年里,家中一貧如洗,全家4口人住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里,再加上生的都是女孩,她總覺得在人前太不起頭,日子過的很艱難。
很幸運的是,1998年7月,“幸福工程”項目在安家門村實施。她成了幸福工程第一批被救助的貧困母親。鎮計生協給她送去了2000元救助金,同時她也
拿到了10000元的無利息貸款。夫妻倆建起了日光節能溫室,在里面開始蔬菜的種植。生活也開始好轉了。短短幾年,她家已經過上了年收入2萬元的小康生活
了。
此時的馬艷麗眼角淚水涌現,不是因為難過,而是看到幸福工程的努力沒有白付出而感到欣慰。
方向/文
圖一:幸福工程救助過的貧困母親陳秀芳在村口迎接西行隊員
圖二:分享幸福
圖三:查看曾簽署過的資助款協議書
圖四:來到陳秀芳種植的蔬菜大棚
圖五:豐收的喜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