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香是龍巖市新羅區白沙鎮洋畬村的二女扎戶。1990年,陳夏香從客家祖地寧化遠嫁到新羅區白沙鎮,剛過門時語言不通受了不少委屈,當時幾乎沒有人叫她的名字,不管男女老幼都是叫她“客婆”,使她感到無比孤獨。
新婚不久,就隨丈夫南下廣東打工,夫妻倆憑著勤勞能干工資待遇還不錯,可隨著二個女兒的出生成長,由于孩子的生活就學問題,陳夏香不得不辭工回鄉,回家后失去經濟來源,生活一下陷入低谷,便試著開店,養兔子,做教材推銷,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在一次偶然做客時,主人殺雞請客,雞味道獨特鮮美,問及主人,原來是自家養的土雞。陳夏香立即來了興致,便萌發了養土雞的念頭,回家和丈夫說起自己的想法,沒想到丈夫也很感興趣,于是夫妻倆決心闖出一條養雞致富之路。
當時,陳夏香只有5000元的資金,又無固定經濟來源,養雞場所、啟動資金等一系列難題擺在面前,讓她望而卻步。鎮政府了解到她創業的決心后,立即組織鎮計生辦、計生協會人員與村干部一起到她家,了解實際情況,幫助出謀劃策,讓她租用村里的4百畝竹山作為養殖基地,同時鎮計生協會把她列入幸福工程救助對象,給予5000元資金扶持,加上親戚朋友幫助,共籌集2萬元的啟動資金,夫妻倆自己動手搭建了小木屋,一家4口都搬到了山上,過起了的養雞生活。
創業是很艱難的,由于周轉資金少,養雞設備不足,天氣稍微冷點,小雞怕冷就打堆壓死,每碰到壞天氣時,陳夏香就和小雞睡在一起,隔幾分鐘趕動一下,自從雞苗進來后陳夏香就沒有睡過安穩覺,陳夏香一向堅強,體力上的苦都還能忍受,最讓她痛苦的是疾病防治問題,有一次雞群發生疫情,眼看著雞一只只的死去,只能束手無策,陳夏香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她想到了計生協會,白沙鎮計生協會知道情況后,立即幫助請來區畜牧水產局的技術員和有經驗的養雞能手到現場指導,借給有關雞場管理、飼養方法、防治疾病等書籍,陳夏香邊學邊干,刻苦鉆研,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經驗反復摸索。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陳夏香初步掌握了一整套養雞實用技術,順利養出了第一批土雞。
嘗到了甜頭,更豎定陳夏香養雞致富的決心,決定再擴大養殖規模,可是手頭資金緊缺,新羅區計生協會及時深入到她們雞場調研,區計生協會會長當機立斷,給予幸福工程10000元續助。有了這筆資金,陳夏香信心百倍,飼養規模發展到了17000只。同年在鎮政府和計生協會的幫助下,申請注冊了自己的品牌:“畬野牧雞”。
經過幾年的努力,2008年陳夏香新建養殖基地,標準化建設孵化場、育雛室、成品雞舍,新建辦公室和員工宿舍。2009年通過了無公害認證,2011年成立“龍巖市畬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目前,陳夏香的養雞場年出欄土雞20多萬只,在龍巖、三明、南平等地設立分場,在龍巖設有一個專賣店,十幾個分銷點,產品遠銷省內外,供不應求。
陳夏香成功了,也富了,但她沒有忘記黨和政府的關心與幫助,帶動本村和周邊村20多戶計生戶養殖“畬野牧雞”,為她們提供雞苗和技術指導,實行統一銷售,帶動貧困母親共同致富。她希望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脫貧致富,讓更多的人感受社會的關愛。陳夏香常說的一句話是:“感恩之心離財富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