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剪報》2012年4月27日第8版報道,今年62歲的許福煥在浙江溫州市區已住了10多年,不過他始終沒有忘記老家蒼南縣靈溪鎮觀美辦事處大路村那一條條狹窄又泥濘的小路。他說:“看著老人和小孩進出村子都要走泥水路,很心疼。”修路這個念頭,他也想了10多年。
去年,大路村的村民們一致決定,還是得把路修起來。村里一共有3000多人,外出打工的超過30%,村兩委(即村黨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跑遍了整個村子,只籌了二三十萬元。但村里要修的5條路長度加起來有2000多米,大概需要100多萬元。許祖煥知道后決定自掏腰包,補上70萬資金缺口。
然而,70萬對一直在并不富裕的許祖煥來說,是個難題。于是,他跟兒子商量:“老家終究是老家,我們把剩下的錢補上,把路給修起來吧。”許祖煥的兒子在溫州做化工原料買賣,對于修路這件事,他一口答應。
許祖煥說,兒子雖然做生意,但手頭也沒那么多現金,“家里人商量了一下,決定把溫州的房子拿去抵押貸款。貸款申請了70萬元,還在等審批下來”。
許祖煥的善舉,讓大路村的修路工程在兩個多月前正式動工了。為了修路,不少村民都當起了義務工,而“隊長”就是許祖煥。“每天最早來的是他,每天傍晚我們5點半回家吃飯,他一個人還留著收拾東西。”參與修路的村民說。
修路一動工,許祖煥就從溫州回到了大路村,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這兩個多月,許祖煥幾乎都在工地上,人曬黑了,也變瘦了。
許祖煥4月25日介紹,5條路已經修好了3條,大概還有七八百米的路,也快要完工了。他說,工程款將在完成后結算,到那時,他們也差不多能拿到貸款了,就會把資金缺口給補上。
許祖煥對捐資修路這么大方,自己卻很節省,比如外套領口有個破洞,他舍不得換;手機用了好幾年,有時連電都充不進去,他也舍不得換。采訪中,老人好幾次提到,他不想出名,只想把路修好,大家走起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