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市幸福工程協會企業代表黃秋靜扶助貧困母親紀實
連日來,家住福建省龍海市海澄鎮羅坑村的蘇愛花喜上眉稍,她種植的5畝多馬鈴薯喜獲豐收,扣除成本外純收入1.1萬元,這不僅解決了兩個子女的就學費用,還可以擠出部分資金用于種植毛豆等經濟作物。她說,有這樣的好收成,多虧了“幸福工程”的救助,多虧了黃秋靜經理的幫助。
黃秋靜是龍海市安利達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公司創辦10多年來,黃秋靜帶領員工在市場經濟海洋中摸打滾爬,由創辦之初單一的快熟面生產線發展到目前擁有四條快熟面生產線及一整套機械與手工相結合的面制品生產技術,并成功地開發了海帶碘面、菠菜面、番茄面、辣椒面等多種品種,其中與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共同研究開發的加工產品——功能性食品海帶面,有效地把海帶多驟糖膳纖維與面粉加工合成,形成對人體具有保健作用的綠色食品,產品暢銷日本及歐洲市場。
黃秋靜所在公司羅坑村地處龍海南部偏遠山區,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致使經濟發展較為緩慢,村里大部分婦女除了農忙季節參加農事活動外,其余時間都閑散在家。為了讓更多的婦女得到就業機會,她的公司以解決當地婦女就業為主。幾年來,來自本地和附近幾個村190多名婦女到其公司就業,女職工人數占全體職工總數的95%,每個女職工每月可領到1500多元的工資,黃秋靜還專門成立了公司計生協會、婦代會,組織企業女員工參與“巾幗建功”、“女性素質工程”、“平安家庭”“和諧計生”等活動,組織學習、培訓和交流,提高女員工的知識水平和工作技能,讓更多的婦女同志有一技之長,享有經濟獨立權,提高婦女在社會、家庭的地位。
作為一名女性、一名母親,黃秋靜深知一個貧困母親的脫貧,就意味著一個家庭的脫貧;一個家庭的脫貧,社會就會多一個和諧的細胞,就會為建設和諧社會多做一份貢獻。當她得知目前正在開展的幸福工程——救助計生貧困母親行動時,該項目以貧困地區計劃生育家庭的貧困母親為救助對象,圍繞“治窮、治愚、治病”,采取“小額資助、直接到人、滾動運作、勞動脫貧”救助模式,每戶給予5000—6000元資金扶助,幫助她們發展家庭經濟,脫貧致富。她毫不猶豫地投入到這個行動中去。
2007年4月,在龍海市、海澄鎮兩級計生協會的悉心指導下,黃秋靜的安利達工貿有限公司成立了計生協會,積極響應“幸福工程”——救助計生貧困母親項目活動。公司按照“企業+基地+計生貧困母親”運作模式,開展救助活動。市、鎮兩級計生協會把扶持每個貧困母親5000元的資金入股公司,公司按年利息的10%分紅給每個入股的貧困母親,每年可領到500元的分紅。公司自2007年開始,已成功地實施四期幸福工程救助項目,累計接受幸福工程救助計生貧困母親入股資金240萬元,425名計生貧困母親受益。黃秋靜還采取定單農業形式進行扶助,由公司提供原料扶持貧困母親種植馬鈴薯、蘑菇、白木耳等經濟作物,公司定價收購包產包銷,為貧困母親鋪就了一條幸福路。
涓涓細流匯集成愛河。黃秋靜用一顆善良熾熱的心溫暖了一批身處困境的女同胞的心,讓她燃起了希望之火,樹立了致富的信心。2008年11月8日,正在漳州市召開的全國“幸福工程”經驗交流會的領導和代表到該公司參觀考察,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幸福工程”組委會主任顧秀蓮親臨視察,并現場聽取了解公司受救助貧困母親的介紹后,拉著黃秋靜代表的手說:你為我們女同胞辦了許多好事,是貧困母親脫貧致富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