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我們是如何推進“幸福工程”項目發展的
安徽省來安縣半塔鎮幸福工程項目辦公室
( 2010 年 6 月 17 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來安縣 半塔鎮 位于蘇皖兩省四縣結合部,是 抗日戰爭時期全國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 1996 年 10 月 31 日,幸福工程全國組委會主任王光美到半塔視察時,語重心長地告誡地方黨政領導:一定要想方設法幫助老區貧困母親發展生產,改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2003 年 3 月,半塔鎮被省、市計生協確定為幸福工程項目點。 7 年來,在縣、鎮黨委、政府和縣計生委、計生協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各部門積極參與,一批貧困母親通過參加幸福工程項目活動,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 健全組織,強化項目推進力度
我鎮高度重視“幸福工程”項目建設,成立了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正副組長的幸福工程項目協調推進領導小組,下設項目辦公室,政府分管副鎮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并明確專人負責幸福工程項目,在計生經費中設立“幸福工程”支出專項,做到組織、人員、資金“三落實”。鎮黨委、政府每季度召開一次聯系會,專題聽取幸福工程項目實施情況匯報,研究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資金、技術、銷路等難題。去年 11 月,縣委書記 張有志 在《幸福工程送閱件》親自批示:“全縣各級黨委、政府應高度重視幸福工程項目的發展,縣人口計生委、計生協要做好幸福工程項目的推廣工作,有關部門要積極參與配合,為實行計劃生育的貧困母親家庭脫貧致富提供積極的幫助和支持。”今年,幸福工程在全縣各鄉鎮得到推廣,已成為來安縣的一個知名品牌。
二、 大力宣傳,提升社會參與熱度
為了擴大幸福工程知名度,我們通過組織會議、調研、訪視等形式,大力宣傳實施幸福工程項目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每年“ 5.29 ”會員活動日期間,積極開展社會募捐活動。幾年來,經過政府 倡導、民間團體參與、企業支持、公民捐助等“四位一體”共同努力,我們先后募集“貧困母親”專項扶助資金近 10 萬元。去年 9 月, 新華社、中國新聞社記者深入我鎮對受助母親家庭采訪后,編發了題為《“ 幸福工程”幫助中國農村貧困婦女脫貧“筑幸福” 》、《五百元,一位安徽貧困母親幸福的起點》的通稿,海內外一百多家新聞媒體刊登,為我們深入推進幸福工程項目發展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三、嚴格管理,把好資金使用尺度
我們根據幸福工程工作需要,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項目申報、資金配套、資金用項和檔案管理、培訓交流、監管評估等制度。重點按“ 322 ”管理辦法進行操作,即管理上采取“專設賬戶、專人負責、專款專用;操作上做到“兩個選準(對象、項目)”和“兩個及時(資金發放、還款滾動)”,保證了幸福工程的資金運作和項目運作的有章可循。
四、創新模式,加快脫貧致富速度
一是量身定制救助方案。 羅莊村下郢組受助貧困母親黃友燕, 2003 年家庭人均收入不足 1000 元,我們幫助她選擇種植“百合”項目,并在產、供、銷上提供一條龍服務,經過幾年的拼搏,黃友燕現已成為“百合”大戶,年收入超十萬元。不但還清所有債務,而且蓋起了樓房。二是結對幫扶帶動脫貧。 羅莊村是一個葡萄生產大村,我們采取“企業 + 計生貧困母親”、“專業合作社 + 計生貧困母親”、“致富能人 + 計生貧困母親”等模式帶動貧困母親脫貧致富。貧困母親李冬英通過 扶持,家庭年純收入由原不足 4000 元提高到目前收入 10 萬元以上。 三是治愚治病雙管齊下。邀請林業、農業、畜牧等專家和 技術人員 舉辦講座, 2000 余人次貧困母親參加講座 。 同時開展查病治病活動,為近 1200 名貧困母親免費檢查,發放藥品、藥具價值近萬元。
幸福工程在我鎮開展以來,還款率和滾動率均為 100% , 受益貧困母親 57 戶,受益人口 238 人;通過培訓、輔導等形式,間接受益家庭 98 戶,受益人口 456 人。如今,“幸福工程”已成為我鎮知名度較高、影響較大的社會公益品牌,有力推動了我鎮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