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 序 言:我區自1998年被幸福工程福建省組委會確定為首批幸福工程項目試點縣(區)啟動“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十三年來,先后共實施了十三期救助項目,累計滾動投入救助資金220.8萬元,共救助貧困母親481戶,惠及家庭人口2516人,項目點覆蓋13個鄉鎮152個行政村。全區累計救助的566戶(次)中發展種植業200戶(次)、養殖業145戶(次)、加工業47戶(次)、經商業88戶(次)、運輸業72戶(次)、其它行業14戶(次)。前十二期救助的470戶人均增收913元,其中447戶貧困母親通過救助告別了貧困,脫貧率達95%,資金回收率達100%。我區在大力實施“治窮”的同時,還把治愚和治病工作作為脫貧致富的根本來抓。在“治愚”方面,為貧困母親舉辦科學技術、優生優育、生殖保健、農業實用技術等各類培訓班117期,參加培訓的人數達1753多人次。在“治病”方面,結合每年“母親節”和“5.29”會員活動日組織區計生服務站和區婦幼保健院以及市、區疾控中心的醫務人員為貧困母親健康檢查55次,診查貧困母親994人次,查出常見婦科病262例,治愈244人。十三年來全區被救助的481戶貧困母親受到全國、省、市計生協會和幸福工程組委會表彰的有51人。
十三年來,我區開展了3次募捐活動,籌集幸福工程項目資金。2000年“母親節”期間開展了“為貧困母親獻愛心”活動,全區計生系統及區直機關單位干部、職工捐款共6210元(已上繳省組委會)。2002年“母親節暨幸福工程活動日”期間,我區又開展“為貧困母親獻愛心,捐獻一日工資”募捐活動,共收到募捐款35097元(省返撥后用于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2005年8月,區計生協會和區扶貧開發協會籌備領導小組聯合倡議為貧困地區和貧困母親開展募捐活動,這次活動共籌集募捐款53萬元(其中30萬元用于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
2010 年是是幸福工程創立的第 15 個年頭,也是蕉城區“幸福工程”項目運作第13個年頭,幸福工程全國組委會把今年的工作主題確定為“幸福工程成果展示年”,為了圍繞和配合幸福工程全國組委會確立的這個主題,我區結合“第十四屆母親節暨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活動日”活動開展“幸福工程成果展示年”系列報道,其目的是通過這樣一種形式向全社會匯報我區13 年來幸福工程所取得的工作成績,展示13 年來成千上萬個得到幸福工程救助的貧困母親及其家庭的巨大變化;在向全社會展示的同時使公眾更多的了解幸福工程、參與幸福工程、支持幸福工程!
幸福工程為我排憂解難
七都鎮貝河村二女貧困母親黃月華傾其所有,加上貸款和親友援助,從外地引進2000多棵盆栽白玉蘭成苗精心培植,創業初期為節約成本,夫妻倆舍不得雇工終日埋頭苦干;為防止他人偷盜和搗亂,女兒被送到了外婆家,倆人晚上就睡在草棚里;為防止霜凍,常常夜間燒火化霜……辛勤的勞動換來了白玉蘭苗木一天天的長高壯大,眼看收獲在望,可突然遭受霜凍,被凍死200多棵,損失10000多元;丈夫在屠宰生豬時又不幸受傷,使本已欠債的家庭雪上加霜,月華再也難以開口向親友借錢了!夫婦倆正在為無資金給白玉蘭樹施肥而愁眉不展時,鎮協會將3000元“幸福工程”救助款送到了田頭,月華立即將其用于白玉蘭樹施肥,除草雇工加強園地管理,僅一年就增收了8000—10000元,月華也成了七都遠近聞名的“花后”!這位自強、自立的貧困母親致富不忘他人,積極帶動10多戶計生戶種上了盆栽白玉蘭,并為他們提供技術幫助,還在自家建立起了購花點,向七都花農收購白玉蘭,共同走上致富路。如今的黃月華已經擁有了20多畝2500多株的白玉蘭基地,每年給她帶來3萬多元的收益,在當地已置一套120平方的新房,兩個孩子均送到城關讀書。街坊鄰里們看到月華家的生產變化,也紛紛放棄了二胎生育,甚至自覺落實了結扎措施,將時間和精力放到了發家致富、自主創業上來了。
同樣,在七都鎮大廳村有位二女母親名叫陳雪華,2003年她多方籌措資金從順昌農科所引進雪橙苗,與村民合種了60畝,可是剛種下不久,雪橙不知得了什么病大片樹葉枯黃掉落,夫妻倆的心情猶如那樹葉一樣往下沉!正當陳雪華一籌莫展之際,鎮計生協會專門請來了鎮農藝師到他家果園,為雪橙“把脈”開藥,估算全園噴藥、雇工等就要3000元,可家里的積蓄已全部壓在園子里了,這讓他們犯愁了!就在這節骨眼上,鎮計生協會幫助陳雪華申請到了3000元的幸福工程款,果樹終于得救了!轉眼到了還款的時間,陳雪華不僅及時還上了款項,還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對原有120畝雪橙進行了改良嫁接,今年收成可達到100噸,明年預計可達150噸!他們也已在當地購買了宅基地,準備蓋新房!
飛鸞鎮二都下村二女母親林灼粦,2006年東挪西借種下了十余株“妃子笑”荔枝,可是有一天精心呵護的荔枝樹中有好幾株出現枝葉扭曲變形的情況,一兩株果樹還不能開花結果,有的果樹甚至出現果實畸形脫落現象!農藝師看后,認為荔枝樹出現了一種名為“荔枝癭螨”俗稱毛蜘蛛的蟲害,這種蟲害如不及時滅殺,會造成荔枝果實畸形,危害極大。十多株荔枝樹正處在開花期,如果全面使用“尼螨諾”等無公害農藥進行滅殺,所有費用至少要3000元,可家里哪里還有什么錢?鎮計生協會了解情況后,將林灼粦列入幸福工程救助對象,提供了5000元的幸福工程款,及時解了她的燃眉之急!蟲害滅殺后,荔枝樹當年就喜獲豐收,收成銷售后凈賺2萬多元,如今已擴大種植荔枝30株,年收成150擔!夫婦不僅及時還上了幸福工程款,還在年底加蓋了一層新房!
金涵鄉瓊堂村二女母親雷春花2004年在信用社貸了5000元開始試種4畝柑橘和蜜柚,由于缺乏管理技術和資金,果樹生長一直不好,不但沒能增加收入,還欠下了信用社的貸款無法還。2006年,由于缺乏生產資金,甚至無法給果樹施肥,嚴重影響著柑橘、蜜柚的生長,同村人的果園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時候,她家果園的果實仍然稀稀疏疏、粒粒可數,急得全家老小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農技人員查看后,認為必須立即治理病蟲害、增加施肥并及時嫁接才能增產增收,可是沒有錢什么事都干不成!就在她們全家求助無門時,區、鄉計生協會將5000元幸福工程資助款交到了她的手上,雷春花立即對果園進行病蟲害治理和施肥,對果樹進行修剪、嫁接,通過加強管理,果樹長勢果然很好,2008年取得了豐收,共采摘蜜柚2000公斤,加上柑橘收入和果園養雞等收入,當年經濟收入達到2萬多元,不但還清了債務,還擴大果園面積達到8畝。
幸福工程助我轉虧為盈
霍童鎮小石村二女貧困母親劉婉如,一家人全靠責任山上的那幾畝毛竹林和一天只能賺7塊多錢的小攤點過日子,年收入不到5000元,小攤點因沒有本錢進貨,只賣一點本地面條和粉干,沒有幾個顧客光顧她的買賣,生意異常冷清! 2006年,劉婉如幸運地獲得了5000元幸福工程款的資助,在人流密集的農貿市場邊找到了一間15平方的店面,并擴大經營規模,不僅賣粉干和面條,還增加了大米、雞蛋、紫菜、味精、地瓜粉等銷售項目,貨源充足、生意興隆,一天可以賺三四十元,一個月下來1000多元沒問題!家中那片因經營管理不善、收成不好的毛竹林,也在鎮農技人員的幫助下,通過加強科學管理和一年來的辛勤勞作,長勢漸漸變好,收入也有1萬多元!第二年更是喜獲豐收,不但解決了孩子學費問題、日常生活的費用,還積攢了三萬多元。2008年,得到幸福工程滾動續助的劉婉如夫婦,整合自有資金大膽地開辦了一家竹木加工廠。現在的劉婉如不再是個無資金、無技術的貧困母親了,他們家擁有一片高效益的毛竹林、一間興旺的食品店和一個日進斗金的毛竹加工廠,年收入三萬多元。大女兒高中畢業后去廈門就業,小女兒在寧德高級中學念書,一家人其樂融融,過上幸福的生活。
洋中鎮溪富村二女戶左麗春,全家七口,上有年老體弱的雙親和未婚的兄長,下有幼小上學的女兒。平日除了種地瓜和水稻外,就是靠砍柴、賣柴來維持生計,過著艱難貧困的生活。2007年,她如愿以償地獲得了5000元幸福工程款,種植蘑菇4000平方尺,她把整個的心思都撲在蘑菇生產上,不僅虛心向種菇經驗戶求教,還起早摸黑全天守候在菇棚里,監護蘑菇生產全過程,做到了誠心學習、細心種植、精心管理、耐心摸索!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年每平方賺1元多,純收入達到5000元左右。但項目到期時,因兄長在外打工大腿嚴重骨折,花費了一萬多元錢,致使她還款成了大問題!最終,誠信樸實的左麗春還是走親戚找朋友借錢把資助款給還上了。第二年,在區、鎮協會的體恤關懷下,左麗春獲得了“幸福工程”的續助,她擴大種植蘑菇5000平方尺,基于往年的種植經驗和當年的市場價格高,經濟收入達到2萬元左右,不僅還掉了所有的債務,還提前還清了幸福工程續助款!擺脫貧困后,她把種植的經驗心得與其他二女戶交流,幫助他們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經濟收入。如今左麗春夫婦還買了幾間房子,一家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陳言祿、雷春英是三都鎮斗帽村的二女扎戶,靠養殖大黃魚維持生計,但由于缺乏技術、資金不足、氣候惡劣導致魚病蔓延,養殖失敗、血本無歸!夫婦倆想改進落后的生產技術,引進先進設備、科學養殖大黃魚,但僅購買魚苗一項,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在他們夫婦絞盡腦汁都束手無策時, 2006年5月雷春英無比欣喜地獲得了5000元的幸福工程資助款,夫婦倆立即購買了魚苗,引進了新技術、設備,通過一年辛勤勞動和科學有效的管理, 2007年5月,大黃魚養殖獲得了大豐收,并隨著魚價的提高,實現了增產增收!雷春英夫婦說:“沒有幸福工程救助款,就沒有今天的成績,希望以后有更多人像我們這樣幸運,能夠得到社會大家庭的幫助,讓我們都把幸福帶回家!”
幸福工程讓我揚起風帆
九都鎮坑尾村二女母親胡小云與丈夫要供養年邁的父母和正在讀書的妹妹,日子過得緊巴巴!2007年,拿著妹妹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胡小云心里說不出的酸楚:馬上開學了,大幾千元的學費到哪里去籌?懂事的妹妹決定放棄上大學出去工作,望著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妹妹手中的通知書,胡小云深感焦慮既內疚又痛苦……為了掙錢,胡小云夫妻常常天不亮起床,摸黑回家,有時連續勞作幾日幾夜不休息,可累死累活,一天掙不到30元,一家人勤扒苦做,節衣縮食,還是捉襟見肘、困頓不堪!為了圓妹妹的大學夢,讓女兒過上好生活,她和丈夫咬著牙東拼西湊了3萬元承包了一塊地種植花生。然而,2008年初的一場冰災使地里大部分種苗都凍死,直接經濟損失上萬元!才剛起步就遭受如此大的打擊,她心灰意冷……2009年7月,九都鎮計生協會及時給她送來了5000元的“幸福工程”救助款,鼓勵她樹立信心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于是他們用這五千塊錢和籌借來的四萬多元購買了一部小的面包車跑起了運輸,因她所居住的村莊地理偏僻,進出依然沒有自己的班車,自從通上了水泥路后,他們家的車跑這條線路尚屬獨家生意,因此收入相當不錯,月收入能達五、六千元,家里的經濟環境大大改善。才半年的時間,基本還清了借來的錢,妹妹的學費也有了著落。
九都鎮洋岸坂村二女母親宋嫩英,四世同堂,八口之家,盡管夫妻倆整天起早貪黑地圍著土地轉,也僅僅是解決個溫飽問題!2001年,宋嫩英夫婦舉債2萬元,做起了茶葉收購的生意,由于缺乏經驗、資本又少,很快把借來的錢也給賠了進去,生活較前更為困苦,全家老小八口人指著幾畝茶葉的收入維持生計,常常入不敷出!2005 年10月,獲得“幸福工程”5000元資助款的宋嫩英夫婦,承包了十畝荒山,種上了臺灣柚橘,2008年底這批臺灣柚橘上市時每斤能賣到1.1元比普通蘆柑多收入0.5元,當年就獲利2萬多元,大大緩解了八口之家的經濟危機!2008年底,她和丈夫商量用賺到的錢開了一家副食品店,每個月也能為她帶來兩、三千元的收入!到2009年,她家種植水果、茶葉、經營生意等各項收入達到7萬余元,儼然成了村里的致富典型戶,不但還清了欠款,還蓋起了二層的小樓,她的大女兒也考上了大學,每天看見她都是笑容滿面!富裕之后,宋嫩英經常在她家小店向村里的姐妹們傳授種植管理柚橘的經驗,帶動該村新發展柚橘150多畝!
幸福工程使我緊握商機
黃灼平是一個朝氣蓬勃、思想活躍、樂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二女母親,雖然她嫁給赤溪鎮桃源村一戶貧窮人家,但從沒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2004年她反復思考、多方論證后,大膽做起了收購茶珠的生意,但終因資金不足、經營難上規模,家庭人均收入始終徘徊在村人均線之下,勉強度日!鎮計生協會為黃灼平自強、自尊、自信、自立的精神所感動,及時將她列入了“幸福工程”的救助,送上資助款5000元,并幫助她聯系到小額貼息貸款予以配套幫扶。灼平將有限的資金用在了刀刃上,同他人合伙擴大茶珠收購數量和品種,靈活經營。經過一年的勞作,不但如期歸還了“幸福工程款”和信用社的貸款,被評為模范信用戶,還用受助后賺來的錢開了一家農資肥料經營店,丈夫李新團在村級換屆中也被推選為村支書。每當黃灼平講起她家的致富經時,總會激動地說:“是‘幸福工程’幫了我的忙,在我最需要時助了我一臂之力,是茶珠鋪就我的致富路!”
黃瓊梅嫁給八都鎮閩坑村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余養明,家中唯一值錢的家當就是一個祖上相傳幾十年的舊衣柜!兩個女兒的相繼出世后,瓊梅帶頭做了二女扎術,決心靠勤勞的雙手來改變貧困不堪的家庭現狀!但由于兩個女孩年幼在讀,全家的生計僅靠一畝三分地及農閑時外出打些零工來維持,而瓊梅身體長期又有疾病,生活還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瓊梅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步履維艱!2009年3月,黃瓊梅拿出家里僅有的2000元錢,開辟了一個二十多平方米的兔棚,嘗試飼養家兔20多只,但數量這么少的家兔養殖收入,僅夠解決家中大小的溫飽問題,想脫貧致富從根本上改變家庭的貧困狀況,則必須擴大養殖規模!可錢在哪呢? 2009年12月,在鎮計生協會的幫助下,黃瓊梅獲得了5000元幸福工程資助款,他們先后購進了8只母兔和50多只家兔,擴大兔棚面積達200多平方米,增加飼養家兔達80多只。養殖期間,鎮計生協會還聯系區、鎮獸醫站的技術員入戶為瓊梅傳授家兔養殖的方法及病害防治知識,進行面對面、手把手的指導,受助半年就創收10000多元!充滿陽光的笑容燦爛地洋溢在黃瓊梅這一位昔日貧困母親的臉上,也使越來越多的二女戶家庭紛紛主動及時地落實了節育措施,步入到少生快富奔小康的快車道。
幸福工程幫我創業興家
虎貝鄉下樓村二女結扎戶彭玉屏,是我區首次實施“致富能人+計生貧困母親”幸福工程新模式的第一批直接受益對象,現在是“閩東德鴻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股東和員工。彭玉屏家原并不富裕,為了生計,她和丈夫吃苦耐勞,起早貪黑地干活,種地、代銷香菇料、竹木加工等等,凡是能夠掙錢的買賣幾乎都嘗試去做! 2004年,看到許多人大規模地養豬、成效顯著,夫妻倆也蓋起了面積達30平方米暖棚,粉碎玉米秸桿、酒糟等作為雜食,科學喂養起母豬來。暖棚養豬兩年,夫妻買了彩電,冰箱等,生活日益富裕起來了!可是好景不長,2006年夏天生豬發生疫情,肥豬價格大跌,豬苗才1.2元一斤,這一年她虧了3萬多元!于是彭玉屏及時放棄了養豬,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蒸籠加工點,2007年彭玉屏夫婦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閩東德鴻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夫婦倆全力打拼,那一年凈收入10萬元!彭玉屏計劃用兩年時間投資100萬元,建成一座占地300平方米的廠房,實現規模加工生產,然而資金不足依然是橫亙在他們致富路上的一道大難題!就在這創業的緊要關頭,區、鄉計生協會于2009年8月為他們提供5.5萬元的幸福工程項目救助款, 彭玉屏夫婦受助后立即啟動 “致富能人+計生貧困母親”的幸福工程救助新模式,吸納11名 “無資金、無發展項目、無擔保、無職業”的計生貧困母親進他們廠務工、計件取酬,夫婦倆不僅不用貧困母親承擔經營風險,負責到期全額返還幸福工程資金;還在運作期終一次性付年息給貧困母親作為分紅。——此舉帶動了當地更多的計生貧困母親得以脫貧!進廠務工的二女彭貴妃說,沒想到在家附近就能上班,不僅能兼顧家庭、孩子,每個月還有900多元的收入,現在對生活更有信心了!彭玉屏夫婦也感謝地說:“幸福工程不僅幫助我們解決了辦廠的資金缺口,還幫忙我們解決了用工需求,預計今年年產值可達160萬元,真是太感謝了!”
石后鄉大嶺村二女扎戶楊正花,丈夫長期外出務工,但收入微薄,家中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子女需要照顧,家里的那半畝賴以生存的稻田也常常連年絕收,這對于一貧如洗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正當楊正花為全家的生計憂心忡忡、悲觀絕望的時候,石后鄉計生協會為她爭取到5000元的資助款,楊正花還積極參加了鄉協會組織的貧困母親技能培訓班,通過學習及對大嶺村氣候條件的綜合分析,選定了種植柑橘這個項目。在種植過程中,由于經驗不足也遇到了很多挫折、走過了很多彎路,但每次鄉計生協會都及時為她伸出援手,還選定了村主干與她結對子跟蹤扶持。漸漸的,楊正花的柑橘種植事業步入正軌,金秋十月枝頭碩果累累,楊正花激動地告訴我們:“我就粗粗的算了一下,今年能掙2萬多元,可以過個像樣的春節了!明年爭取再多種植一些,讓孩子他爸也回來幫忙!”
幸福工程令我茁壯成長
赤溪鎮由知村二女母親傅巧斌認為,“只要把孩子培養教育好,生男生女都一樣”, 1993年2月生育二女后她第一個主動落實了絕育措施,夫婦倆齊心致力于發展家庭經濟和對兩個女孩的培養教育。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該夫婦發現從事耕牛養殖、出租、販賣是一種極好的致富路,但終因投資額過大無法付諸實踐!鎮協會聞訊,適時地送上了5000元“幸福工程”資助款,還幫助她爭取到3000元小額貼息貸款。在各級計生協會的幫助支持下,經過一年辛勤勞作,傅巧斌的耕牛由原來的8頭擴展到12頭,年收益上萬元。2007年,傅巧斌在“幸福工程”第二期的續助下擁有水牛18頭,每年從事耕牛出租和販賣收益可達2萬多元,成為赤溪鎮第一大養牛大戶,不但及時償還了“幸福工程”款和信用社貸款,還被信用社評為星級信用戶,并在赤溪購地建房。傅巧斌致富后,積極把多年牧養耕牛的經驗、技術和銷售渠道無私地和其他計生戶分享,帶動左鄰右舍和本村組其他計生戶發展耕牛牧養,使耕牛牧養在赤溪鎮形成一條相當穩定的產業,年出售耕牛50余頭,產值40余萬元,成為該鎮農民致富又一選擇!2007年傅巧斌的長女被哈爾濱大學錄取,成為由知村第一個上大學的女孩;2008年次女以優異的成績被寧德一中錄取,深受由知村群眾羨慕!傅巧斌也被選為協會小組長,幸福工程多年的支持和幫助使傅巧斌以一顆感恩的心投入到協會小組長的工作中,由于工作出色,傅巧斌多次被鎮、區兩級協會評為優秀小組長,2005年還被幸福工程全國組委會評為“幸福母親”。2009年村級協會換屆選舉中,傅巧斌被推選為由知村計生協會會長,成為赤溪鎮計生協會換屆后村級唯一一個女會長。
洋中鎮藤村二女戶馮惠平生活貧困,想發展經濟,缺乏啟動資金,要干什么,什么也干不了!2007年欣喜地獲得5000元幸福工程資助款,她立即行動起來!她和好姐妹余惠釵(二女戶)合作創辦了一個竹制品加工點!在建陽一家竹編廠運回半成品材料,讓許多賦閑在家的計生貧困母親到她廠里來編織竹座墊,計件取酬。許多有小孩的婦女充分利用空閑時間前來打工,每月可以賺到五、六百元,既能照顧好家庭、孩子,又能賺到小錢貼補家用,一舉兩得!為了進一步方便前來務工的貧困母親,她克服困難,專程跑到建陽竹編廠學習相關技術和管理方法,回來后她改變了原來定點編織加工的做法,有創意的采取定點培訓、入戶加工、因人指導、質量把關的新路子,讓貧困母親姐妹們把加工材料領回家編織,做到不出門就能賺到錢!這一方法,人人稱贊,戶戶歡迎!后來,馮惠平還眾望所歸地被推選為洋中鎮藤村計生協會秘書長,她工作認真,平易近人,愛幫助計生貧困母親,在育齡婦女中樹立了良好的威望!她說:“我自己曾經也是個貧困母親,有幸在“幸福工程”的幫助下脫了貧,我現在一定要把對“幸福工程”的感激之情回報給社會,因此能為計生困難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管有多辛苦,我都心甘情愿!”
幸福工程點亮了貧困母親的心燈,圓了貧困母親的致富夢, 一位位貧困母親感受到來自政府和社會的溫暖,她們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幸福工程的實施,也使貧困母親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們的家庭因此注入希望而煥發了活力,先后走上“脫貧路”、“致富路”,貧困母親終于過上了揚眉吐氣的幸福生活!在上述幾位幸福母親的周圍,還有許許多多像她們一樣得到“幸福工程”救助的貧困母親和貧困家庭,從困苦到喜悅,從不幸到幸福,“幸福工程”在蕉城這片土地上遍地開出了幸福之花。“百花盛開才是春,大家致富才算富”,如今蕉城區幸福母親們的成功經歷在無數計生戶中廣為流傳;眾多脫貧母親也現身說法,積極幫助其他計生貧困母親和貧困家庭發展生產;“幸福工程”幸福一方百姓,希望在“幸福工程”的影響和號召下,我區有更多貧困母親的辛勤創業能結出更加美麗而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