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細金,女,今年35歲,是寧德市蕉城區虎貝鄉上堡村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這些年來,為了能過上好日子,我和我的家庭經歷過太多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飽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從苦澀與甜蜜中一步步走到今天,最終黨和國家的“小額貼息貸款幫扶計生戶發展生產”的優惠政策,為我點燃了科學致富幸福大道的一盞明燈,圓了我的致富夢!今天,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衷心感謝計劃生育協會組織,感謝黨“貼息貸款”好政策!
我和丈夫黃伏贈自由戀愛于1994年1月結婚, 94年年底我們的第一個女兒琳琳出生了,這給我們家庭平添了許多樂趣,但也增加不少經濟負擔!那時村里的人大多以種田為生,生活也不富有。想想自己初中文化程度,年紀輕輕,咋就不能干出一番事業呢? 于是我們留心報紙、電臺有關致富信息,通過一番市場調查,最終選準了 “養泥鰍”這個項目,在鄉計生協會的幫助下,我們在信用社貸到了6000元的貼息貸款購進泥鰍苗,精心培育和喂養!一開始還挺順利,看著小泥鰍一天天茁壯成長,逐漸變成大泥鰍,我們心里比喝了蜜還甜,甭提多高興了,干起活來也是勁頭十足!鄰居也都經常跑到我魚池邊看,個個嘖嘖稱奇,露出羨慕的神情!然而就在我們全家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的時候,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降臨了,泥鰍養殖后期關鍵時候許多泥鰍一夜之間不知突然得了什么病,盡管我們使出渾身解數,想盡辦法搶救,終未制止住病毒的迅速傳播,眼睜睜地看著傾注了三年的心血與汗水的成品泥鰍成批成批地死去,我心如刀割,欲哭無淚!
雖然經受了這次打擊,但我并沒有氣餒,我仍然堅信一定能戰勝種種困難和挫折,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此后,我又先后種過菇、培植過中草藥,但都由于缺乏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一次次遭遇失敗! 2001年7月第二個女兒出生,原本貧困的生活更加貧窮!就在我開始對未來失去信心、不抱希望的時候,鄉計生協會彭盛飄會長來到了我們家,他認真地傾聽了我艱苦創業的歷程,幫我分析了這些年屢遭挫折的原因,論文化程度、論勤奮程度我和丈夫都不比別人差,為什么總是碰壁呢?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把小家庭致富放到全村乃至全鄉產業結構調整的大環境中去考慮,單打獨斗,缺乏必要的技術指導和實踐經驗,又沒有結合本地自然環境,因地制宜選好項目,不顧實際,急功近利,所以才屢遭失敗!——會長語重心長的一席話,讓我們如撥開云霧見太陽,如夢初醒、心悅誠服!接著他幫我出謀劃策,建議我根據實際養些豬、開個小店鋪。鄉計生協會的支持和幫助,使我重拾信心和勇氣,我重新振作起來,準備購買母豬發展家畜養殖,為貧困家庭早日脫貧再一次奮起拼搏!很快,鄉計生協會出面幫忙我們在信用社貸到了1萬多元的貼息貸款,還出面聯系到鄉獸醫站的專業技術人員為我豬圈選址、傳授養豬技術;鄉協會的真情關愛,如春潮般澎湃激蕩在我的心中,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爭氣,干出個模樣回報黨和政府的厚愛,回報廣大會員們的無私援助!從養豬、經營食雜店的第一天起,我和丈夫都全力以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干好每一天。路子走對了,致富科學了,日子就好過了,2005年我家僅養豬、經營食雜店兩項就收入近2萬元,除去成本純收入15000元!初次嘗到甜頭的我們對前途充滿了信心,渾身充滿了干勁!2007年,我們家還新添了一輛運載摩的,不僅方便了食雜店運貨,生意淡季時還可以載客增加經濟收入,如今生活越過越好了!
回首這些年走過的路,我感慨萬千!我是“不幸”的,因為我經歷了太多的磨難;我又是幸運的,因為我趕上好時代,趕上了計劃生育好政策! “貼息貸款”就象一盞航燈,指引著我戰勝了驚濤駭浪,“貼息貸款”就象一座為貧困母親致富架起的金橋,帶領計生困難戶到達幸福的彼岸! “貼息貸款”更象一座溝通干群關系的心橋,使更多致富了的農民在不知不覺中轉變了婚育觀念,自覺自愿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幸福工程項目辦 修改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