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 2010年4月16日,無棣縣計生協會常務副會長周景輝陪同山東省《人口導報》記者,采訪了我縣幸福工程受助母親項目開展情況。首先,來到了信陽鄉雙堠村獨生子女受助母親孟德仙家,對幫扶救助情況進行考察采訪。村計生協會會長說明來意后,孟德仙臉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她上前緊緊握著工作人員的手,好像要把所有感激、感謝的話語表達出來。她說:“我和丈夫結婚后,因為家庭底子薄,俺們村土地少,收入微薄。2008年受豬價上漲的影響,禽蛋類產品行情普遍較好,俺兩口子合計著蛋雞養殖是條發家致富之路,可是缺少資金, 2009年4月,縣計生協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將4000元幫扶款送到了俺們手中。這4000元全部投到了蛋雞養殖上,有了周轉資金,規模也慢慢擴大:養殖只數由原來的700只增加到了1200只,新建養殖大棚一個,建成養殖籠80多個(每15只雞一個籠),一年下來收入近萬元,4月底幫扶款到期,俺一定按期歸還上。俺真的感謝幸福工程的幫扶,是幸福工程使俺走上了幸福致富路”。她的話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采訪組又從信陽來到了水灣鎮堿王村受助母親何春蘭家。何春蘭今年50歲,丈夫王鳳閣,他們夫婦是計劃生育“雙女”戶。堿王村地理偏僻,土地少,他們的生活條件一直不好。近幾年葦簾加工作為無棣縣傳統的致富項目,葦簾產業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他們夫婦也從事著這項產業,但是,由于手工作業,效益很低。2009年無棣縣計生協會、鎮計生協會了解到她家的情況后,急她之所急,送來了4000元的幫扶金,他們用800元買了電動葦簾機,花1000元買了一臺電動扒皮機,剩余款買了葦子。夫妻倆利用農閑、晚上、陰雨天,辛勤勞作,一年下來,僅此一項收入近萬元。當何春蘭了解我們來意后,高興地說:“響應國家的政策就是好,以前沒有兒子,覺得低人一頭,如今俺兩個女兒也非常優秀,有了自己的工作。在幸福工程的幫助下,俺們的日子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村里的人們對俺也另眼相看了……”
之后,山東省《人口導報》記者又詳細了解了無棣縣自1996年被確定為全國幸福工程項目試點縣以來項目開展情況,對無棣縣開展“幸福工程”項目工作取得的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贊許。并表示:今后利用媒體優勢,多宣傳無棣縣好的經驗和做法,使全社會更多的關心關注計劃生育貧困母親。為建設和諧社會,促進新農村建設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