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 “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的行動。是1997年經全國組委會批準,在原縣級曲靖市開展的一個項目。當時,曲靖市成立了“幸福工程”組委會,動員社會各界和廣大機關職工捐款,義買義賣“三八婦樂”,籌集資金100多萬元,并將這些款項以低息信貸形式投放到農村貧困母親手中,幫助她們盡快走上勤勞致富之路。1997年12月撤地設市分區縣以后,原縣級曲靖市組委會自然消失。恢復縣置的沾益縣申請成立組委會未獲批準,此項工作就由縣委、縣政府授權縣計生協會代行職責,組織開展工作。
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省、市計生委、計生協的幫助指導下,縣計生協按照全國組委會關于開展“幸福工程”的宗旨、目標和要求,認真開展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2009年5月10日是母親節,也是第十三屆“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活動日”,沾益縣計生協要求認真總結過去的救助經驗,繼續深入地開展“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活動”。
一是通過投放“幸福工程”項目資金低息貸款35萬元到炎方鄉、花山鎮的群眾手中,幫扶了500多戶貧困戶家庭實施科學養豬、開發沼氣、大棚蔬菜、磨菇種植等,走出了一條生態、資源、環境、效益協調發展的路子。在炎方鄉劉麥地村委會獨木橋村扶持了26戶貧困戶發展養豬、建沼氣池。陳興林家運用“幸福工程”貸款3000元發展科學養豬,年收入達2500元以上。新屯村委會海渡河村民小組貧困母親鄒桃花,應用救助貧困母親的“幸福工程”項目款2000元,在科技人員的指導下種植大棚蔬菜和發展科學養豬,一年收入14000多元,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鄒桃花感慨地說:“沒有‘幸福工程’,哪有我家今天的好日子”。象鄒桃花這樣得到“幸福工程”救助,發展科學養殖、種植、開發沼氣,勤勞致富的母親在炎方、花山等地共有30多戶。
二是回收資金,流動扶持。到2000年底,第一輪“幸福工程”貸款周期已到,縣、鄉計生協積極配合,收回資金,制定方案,總結第一輪扶持的成功經驗和存在不足。共收回資金30余萬元,尚有部分資金正在籌集,第二輪的貸款救助工作已在花山、播樂等地逐步開展。2009年5月第三輪貸款救助工作在大坡鄉進行,縣計生協為大坡鄉民韻繡品有限公司提供5萬元無息借款,扶持3000多名貧困母親發展民韻繡品項目。
三是成功經驗。“幸福工程”貸款扶持貧困母親發展項目,是一條成功經驗,深受貧困母親們的歡迎和好評。資金的合理利用與項目、科技的良好結合,才能使他們盡快脫貧致富。
四是存在不足。1、個別村級干部沒有把資金真正投放到貧困母親手中,有的寫別人的名字,自己占用資金。2、一些貧困戶項目選不準,科技不到位,資金投入后,收效不大,投入貸款幾年來,不但未致富,連貸款都歸還不出來。
總之,“幸福工程”是一項新的工作,開展幾年來,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我們有決心總結經驗教訓,完善整改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督促指導,使這項為民服務的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抓出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