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從福建省漳州市計生協會獲悉:今年1至3月,該市各縣(市、區)又投入幸福工程救助資金484萬元,救助貧困母親919戶。至此,全市幸福工程累計滾動投入資金已達4143.69萬元,累計救助貧困母親達10457戶。據介紹,自去年11月全國幸福工程經驗交流會在漳州召開后,全市各級黨政、有關部門及計生協會以這次會議為契機,把持續做大做強幸福工程作為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紛紛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僅3個多月就取得明顯效果。
漳州市從1998年開始實施幸福工程救助計生貧困母親活動,10年來已取得豐碩成果。特別是近5年來,在政府、涉及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解決資金短缺、救助運作模式較為單一、管理不夠規范、難以滿足眾多貧困母親渴望早日脫貧要求等關鍵問題,使幸福工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走上了持續發展之路。以2003年底與2008年比較:救助資金從90萬元發展到2586.72萬元;滾動投入救助資金從90萬元增至4143.69萬元;救助運作模式已從單一幫助家庭發展生產向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發展;受助戶從859戶擴展到10457戶,受惠人數從3865人增加到4萬多人,脫貧率在85%以上。至目前,項目點已復蓋到127鄉鎮、1186村居,分別占鄉鎮(街道)和村居總數94.7%和57.87%,各項指標均走在全省前列,幸福工程也成了漳州市一個閃亮品牌。2008年11月,在漳州市召開的全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幸福工程經驗交流會”上,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理事長趙炳禮在發言中評價說:“漳州市有效地解決了幸福工程可持續發展和做強做大的問題。可以說,在漳州地區,制約幸福工程發展的兩大難題正在破解。”
漳州市幸福工程能有較大發展,進而較好地破解“兩大難題”,根本的原因就是近幾年他們始終堅持與時俱進,以科學發展的理念指導行動,不斷追求,不斷創新,不斷總結推動,才使得救助效果越來越好。從他們的“四‘從’四‘到’” 的體會中,可以初步看出其破解“兩大難題”的發展軌跡:
一、從主要由計生協會運作到政府部門合力推進。2004年前,漳州市幸福工程主要由各級計生協會和項目辦為主實施,效力和成果都有限。在不斷深化對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全面發展的理解中,各級黨政領導把人口與環境、資源的相互協調當作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把救助貧困母親緊密地與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結合起來,并以此做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抓手和實踐活動,給予了充分重視。市、縣、鎮進一步完善、建立幸福工程指導小組和幸福工程項目辦公室;確定由政府主導,部門協作,機關單位掛勾幫扶,協作部門結合工作出臺優惠政策提供幫助,積極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特別是配備專人專管、經費撥付、落實配套資金、劃撥社會撫養費、支持自籌救助資金、發動社會捐款、帶頭“捐一日所得”等等,從而逐步形成了黨委重視、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協會操作的運作機制。
二、從投入不足到多渠道籌資不斷壯大救助實力。多年來,一些縣(市、區)計生協、項目辦救助資金多是靠當地政府撥一點、省里資助一點,實力嚴重不足,要想擴大救助面難度很大。為解這一難題,各級協會主動工作,廣造輿論,不僅得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還在全社會營造了“為貧困母親獻愛心”的濃厚氛圍。從2004年開始,他們以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展開自籌資金行動,成效十分顯著。至目前,爭取當地財政投入配套資金160萬元,先后二次發動干部、職工“捐一日所得”共583.04萬元,爭取慈善總會支持55萬元,特別是2005年市政府決定從征收社會撫養費中劃撥10%投入幸福工程這一舉措解決了關鍵問題,至今各縣(市、區)財政已撥出1618.62萬元,加上省資助170萬元,全市救助資金已達2586.72萬元,其中自籌資金2416.72萬元,11個縣(市、區)個個超百萬,新設的龍文區只有12萬多人口也突破百萬元,從而大大增強了救助實力。
三、從比較單一幫扶到創新多種運作模式擴大救助效果。由于較為單一的救助運作模式無法滿足計生貧困母親早日脫貧的要求,近幾年各地協會在學習外地基礎上,積極探索創新救助運作模式,尤其是選擇一些非公企業(廠場)合作救助,鼓勵先富帶貧困、一戶幫多家等做法,使更多計生貧困母親得到有效救助而脫貧。如:整合資金,捆綁救助計生貧困母親的“公司+計生貧困母親”;支持發展,合力共扶計生貧困母親的“項目合作+計生貧困母親”;能人帶動,重點扶助無力脫貧的計生貧困母親的“致富能人+計生貧困母親”;鼓勵聯手,促進計生貧困母親增產增收的“專項資金+企業聯手+計生貧困母親”;外引內聯,盡力促進計生貧困母親增收的“短平快項目+計生貧困母親”;引導回報,鼓勵先富者幫扶計生姐妹盡快脫貧的“受助致富母親+計生貧困姐妹”等。這些形式,除了“受助致富母親+計生貧困姐妹”外,普遍都體現了“資源整合、直接到人、投資分紅、務工賺錢、不擔風險”等特點,使得許多貧困母親走上脫貧之路,也使許多原是農民的貧困母親成了工人和企業小股東。截止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種救助基地84個,投入資金961.6萬元,救助和安排就業共計1338人。
四、從管理比較粗放到嚴格規范確保安全運作。開始實施幸福工程之時,一些地方存在“救濟不計效率”、“救助不計成效”的認識,項目操作、資金管理、跟蹤服務不規范,成效不顯。為使幸福工程救助活動能持續發展、不斷滾動,近5年來他們大力推廣長泰縣“嚴格管理,科學運作”的經驗,想方設法使“小錢發揮大作用”,首先要求各級項目辦嚴格按規定在確定救助對象過程中做到基層推薦、調查摸底、公示審定,力求選準;資金運作方面,從審核、借還、擔保等環節嚴格把關,并設立專項帳目及救助對象專檔;對救助項目,實行定期跟蹤,發現問題及時幫助解決,同時協調農業、科技、信息等部門進行指導、培訓;對救助資金,堅持做到及時收、盡快放,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利用率,從而保證了還款率、滾動率都能達到100%。
(莊進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