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News新聞動態
News黃連村衛生室里,打著點滴的鄉親們圍在火爐邊,喝著熱水取暖。黃述飛甩了甩體溫計,遞給一位患者,在等待村民量體溫的間隙,她又出現在藥房里配起了藥。
將藥片和沖劑分揀好遞給患者,黃述飛耐心地叮嚀著:“這個是一次一顆的,這個是一次兩顆的,一定要記好了。”
黃述飛是云南省鎮雄縣花山鄉黃連村衛生室的一名村醫,早在2008年,她就開始在這個鎮雄偏遠的鄉村里行醫,如今已有足足12個年頭。

和丈夫一樣,黃述飛也是黃連村人。當年得知家鄉缺少村醫,想著這份工作既可以留在家人身邊,又能服務鄉親,黃述飛便去當地衛生院申請報名。
當時院長說的一句話,她一直都銘記在心:“你可以的,好好干就可以。”
入行之后,黃述飛漸漸地愛上了村醫工作,同批的村醫有不少都轉行了,她還一直堅持著,并且決心一直干下去。
“我們村里的年輕人大多都出去打工了,在這里生活的多數是老人,看到老人挺辛苦困難的,而我在這里,他們看病會方便很多。”說起對村醫工作的熱愛,她的眼里閃著光。

花山鄉素有“小西藏”之稱,而身處其中的黃連村平均海拔約1880米,有3400多人生活在這里。在這個年平均氣溫只有10度的高寒地區,山高路陡而又道路不通、信息閉塞,村民們的家也稀稀落落地散布其中。
每次下鄉隨診,黃述飛只能背著藥箱、穿著水鞋在土路里穿行,往往一走就是好幾個小時。
“其實每次跑農戶家里,都是一種鍛煉嘛。”她笑著說道。無論什么時候,一旦接到村民的求助電話,黃述飛就會帶著藥箱,跋山涉水往他們家趕。
她印象最深的一次出診,是六年前那個大雨滂沱的夜晚。
凌晨三點,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黃醫生,你快來!”原來是一戶農家的產婦肚子疼,也許快要生了!
大雨如注,黃述飛和丈夫撐著傘相互攙扶著,深一腳淺一腳地趕到村民家把產婦接出來,再一人扶一邊,在泥濘的山路里跋涉。
“那時路上有一處很險很難走,只能扶著她慢慢過來。”那一刻,每一步都艱險無比。
好不容易到了村口,黃述飛的丈夫才找到車,他們立即一起將產婦送到衛生院。歷經重重困難,孩子終于平平安安地來到這個世界,這家人對黃醫生一直心懷感激。
常年守護著鄉親們的健康,幫助他們解除病痛,每回遇見她,村民們臉上綻開的笑容里,都飽含著滿滿的感恩。
“下鄉到村民家里時,他們都很熱情,不時會喊我留下來一起吃飯。”黃述飛笑著說。
去年,村里的路經過了修整打通,黃醫生下鄉走訪終于方便些了。村里的孕產婦在生孩子前后,黃述飛都要持續到她們家里走訪:“看一下她們有沒有營養不良,肚子痛不痛,觀察孩子的臍帶軟不軟,全身有沒有黃疸之類。”
說著,她爬上了一段草坡,這條路是人們硬生生走出來的。來到產婦家,屋里只有一個女人、三個孩子和剛出生不久的寶寶。
“你今天怎樣?給你量量血壓。”
“血壓正常。”
“來,給你測個血糖。”
黃述飛從藥包里拿出酒精和棉簽,認真消毒好之后,給產婦扎手指測血糖。然后轉身,打開寶寶的包被做基本檢查。
在離開農戶家之前,黃醫生一直叮嚀:“要多喝有營養的東西,多喝魚湯、雞湯啊,多吃蔬菜之類的,記得在第42天的時候要換衛生棉,檢查一下,要注意休息。”
除了日常的坐診和下鄉,黃述飛還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醫術水平。
在參加了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舉辦的“鄉村醫生培訓”項目后,她運用從中學到的推拿手法給小孩子揉肚子和背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有時病人腰酸背痛,黃述飛給他按一下、揉一下,酸疼就會得到緩解。

衛生室外的兩幅壁畫上,“醫療衛生精準扶貧、讓村民不再因病致貧”和“白衣天使、醫者心”的標語格外醒目,這也是黃述飛當鄉村醫生多年來一直堅持的信念。
扎根在鄉村,她用專業醫學知識和一腔熱血,盡己所能為村民解除病痛,帶著對村醫工作的深深熱枕,如燦爛的陽光,源源不斷地給每位父老鄉親帶去健康和希望。
圖/文 鄉村醫生支持計劃小組 丨 編輯 邵新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