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我叫李忠翠,今年38歲,是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官房村一位得到幸福工程項目幫助的母親。我是一名保健員,月收入僅500元,家有6口人,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兒。多年來,家庭的主要收入來自種植咖啡、茶葉,近年來市場價格低廉,有些年份還出現虧損,家庭經濟十分困難。
2018年,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的“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項目來到我的家鄉,我有幸成為了其中一位被幫扶的母親,跟著村里的其他母親一起種植黑木耳。雖然種植技術不夠熟練,但是政府給與我們科學指導和日常的關愛。這兩年來,我家種植黑木耳共6畝,畝產值大概5萬元左右,刨下成本,每年的純利潤在2萬元左右,大大改善了我家的經濟狀況,讓我喜出望外。

自從2013年起,我一直在村里當保健員。在政府的支持下到衛校學習過簡單的醫療知識,主要的工作是協助村醫為圍產孕婦家庭和0-6歲的孩子提供服務。2019年底,幸福工程2.0能力建設項目的吳霞老師來到我們村做調研的時候,問起我最想做的事情和村里最需要的培訓是什么?我告訴他們,我想好好學學跟孕產婦和孩子們提供好的服務的專業課程,這樣可以給我們偏遠的村莊的孩子們帶去專業的指導和服務,幫助他們健康仿佛是我心底長久的聲音。


2020年6月,幸福工程2.0能力建設項目在我們村正式啟動,我被選為幸福工程項目婦女小組的管理成員之一,作為村里衛生健康方面的負責人。8月13日我得到項目的支持,到普洱市參加了為期15天的“育嬰師”專業培訓,通過老師的悉心教導和我的努力,考到了專項證書。在這15天里,我學到了我最想學的理論知識還跟著老師上手操作實踐。學成歸來后,讓我更自信地為產婦和孩子們服務。全村每年大概有40個新生兒出生,0-6歲的孩子大約有310個,這些都是我服務的對象,看著一個個小天使的降生,心里的滋味美如蜜。通過學習后,讓我在給產婦做衛生指導和新生兒喂養指導的時候更專業,也更加得心應手,得到大家的好評。


我的工作雖然很細小,也很繁瑣,很辛苦,但聽到媽媽們的一聲“謝謝、辛苦了、辛虧有你啊”真的很欣慰。我很感謝幸福工程項目和我們當地的政府、村委會對我的信任、培養和支持。每次我有新的想為村子做一點小事的想法都能得到幸福工程項目的回應和支持,讓我能夠為村莊的發展出一份力。幸福工程項目不僅讓我的家通過黑木耳的種植增加收入,更把我培養成一個能為村里做更多事的人,讓我在得到項目幫助后,能把這份愛傳遞給更多的人。

圖/文:李忠翠 編輯:李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