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當前各地的精準扶貧工作雖已進入鞏固成果階段,但緩解相對貧困仍將成為未來扶貧工作的核心內容。在貧困人群中,貧困婦女占有一定比重,如何讓這些貧困母親幸福?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計生協會用23年幸福工程精準扶貧實踐給出了答案:只有幫助她們擺脫貧困落后現狀,改善生產生活境遇,激發自身的經濟活動能力,提升社會、家庭地位,貧困母親才能真正幸福。23年來,蕉城區計生協會創新幸福工程幫扶機制體制,助力當地扶貧開發事業,開啟從擺脫貧困向鄉村振興躍升的新征程。
機制創新夯基礎。一是健全組織機制。蕉城區把幸福工程列為區委、區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建立政府統籌、協會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二是完善精準對接。建立“N+1”整體聯動立體幫扶機制,履行幫思想、幫技能、幫項目、幫資金、幫籌劃的“幫一帶一”承諾服務,通過套餐式、分類式、產業化、聯動式等方式,使幫扶工作從原來的“細水普灌”到“精準滴灌”。三是細化幫扶體系。針對幫扶家庭情況分別實行“活血”“造血”“補血”和“輸血”等四種方式進行幫扶。四是嚴格資金管理。實行專款專用、責任到人,采取多種擔保和設立“幸福工程風險擔保基金”等方式確保資金安全。五是創新評估機制。建立“區督查、鄉自查、部門參與”的績效評估機制,對模式新、成效好的項目點給予通報表揚和鼓勵。
投入創新強保障。一是兜底保障。建立每年從社會撫養費征收總額中提取4%注入幸福工程項目的資金籌集長效機制。區計生協會1998年開始實施幸福工程時只有15萬元幫扶款;2010年推行從當年征收的社會撫養費總額中提取4%比注入幸福工程的長效機制后,資金總量從2010年的53萬元到2020年577.94萬元,十年翻了10倍,躍居寧德九縣市之首。二是基金扶助。全區設立各類生育關懷基金11個,募集社會資金160多萬元,為幫扶戶配套發放幫扶款和提供貸款擔保。三是整合資源。整合計生小額貼息貸款、青年創業資金等涉農資金提升幫扶力度。四是饋贈補貼。通過無償提供生產資料、減免大棚租金、饋贈生活物資等行動,讓計生母親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管理創新拓渠道。一是配強“三支隊伍”。充分發揮鄉、村兩級協會隊伍優勢,調動志愿者積極參與,推進項目落到實處。二是把握“四清楚”。通過入戶調查摸底,對幫扶對象實際情況、致貧原因、生產技能、幫扶需求等四個方面詳細記錄,并結合實情制定一村一策、落實一戶一法。三是推行“五上門”。即上門宣傳政策、傳遞信息、推廣技術、提供資金、關懷慰問等活動,實現各類服務共同推進。四是嚴守 “十堅持”。即堅持調查摸底、堅持選準對象、堅持公開透明、堅持有效擔保、堅持誠信還款、堅持“兩個提前”、堅持專項管理、堅持納入考評、堅持督查通報、堅持檔案管理,確保項目建設高質、高效。
模式創新增效益。2020年蕉城區在15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中,創建10個幫扶基地,投入幸福工程款300多萬,幫扶計生困難家庭220戶,帶動5000多個計生戶走上小康路,形成“一村一品”的計生家庭創業示范基地,打造“一鄉一特色、一村一精品”的幫扶格局,走出產業化發展的脫貧新路子,逐步實現“大戶帶小戶,小戶帶弱戶(貧困戶),全村共致富”幫帶目標,有效助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是入股分紅型:虎貝鎮脫貧母親黃玉娟創辦公司,設立3個生產基地,3年吸納50多位計生母親及其家庭成員進廠務工,實現“薪金+股金+慰問金+獎金”等多元化保障性收入,輻射帶動800多個計生戶從事蒸籠生產,實現蒸籠產值1.5億多元,年人均收入4萬多元。洋中鎮致富能手阮美銀創辦服裝廠,連續6年吸納80多位計生母親入股就業,受助戶“入股先分紅、按勞月取酬、節日另慰問、年終再分紅”,輻射帶動周邊4個村莊100多戶計生家庭返鄉就業從事服裝加工生產。二是創業培育型:虎貝鎮脫貧母親黃妹香成立合作社,4年吸收60多位計生母親進社務工,受助母親月均收入3500多元,同時,還可獲入股分紅款1000元、節日慰問金300元、年終獎金600元等收入;基地還幫助20多位計生母親實現自主創業,輻射帶動周邊3個村莊70多戶計生家庭從事食用菌生產加工。赤溪鎮依托千畝高優農業示范園創建“生育關懷創業園”,由傅巧斌、溫喜花等脫貧母親,4年帶動70多位計生母親發展500多畝珍稀苗木和特色果蔬種植基地,吸納計生家庭150多戶、務工人群500多人,受助戶年均增收4.2萬元,并推動山區村創建高山花生、茶葉、甘蔗等創業基地12個,帶動1187戶計生家庭脫貧致富。三是基地托養型:霍童鎮脫貧母親陳花創辦茶葉公司,3年帶動50多戶計生家庭種植金觀音茶葉300畝,年產值300多萬元,春秋旺季聘請從事鋤草、修剪、施肥的農民7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戶、計生戶40多人,大規模雇工可達3個月;并發展100畝金觀音協作茶園,免費贈送100噸有機肥, 實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幫助計生戶獨立創業。虎貝鎮脫貧母親李枝英創辦合作社,推行“資金入股、進社務工、按勞取酬、節日慰問、效益分紅”做法,帶動6個村發展獼猴桃種植基地1000多畝,累計吸納40多名計生母親進社務工,就近安排農村勞動力就業達500多人,被寧德市婦聯評為“三八紅旗手”和“寧德市勞動模范”。四是產業引領型:堅持念好“山海經”、提倡“經濟大合唱”,推動山海協作、產業協調發展;總結推廣“三帶一優”產業振興模式,即發展特色產業扶持一批、建設扶貧園區帶動一批、依托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堅持創新優化扶貧產業結構。同時,立足實際、立足資源、立足特色,依托龍頭企業因地制宜發展茶業、水產、食用菌、水果、蔬菜、畜禽、中藥材、林竹花卉及旅游等“8+1”特色農業,將計生群眾緊緊吸附在產業鏈上,實現人人有脫貧門路、戶戶有增收項目。例如七都鎮“北山村中草藥種植基地”引導畬村計生母親采取投資入股、土地流轉、進社務工等形式加入合作社發展生產,構建畬藥“產、供、銷”一體化經營體系,走出一條專業合作社示范帶、群眾自主脫貧的發展新路子。漳灣鎮脫貧母親鄭麗金與村里致富能手成立合作社,3年帶動40多位計生母親養殖海蟶300多畝,吸納計生家庭60多戶、務工群眾300多人。五是資產盤活型:石后鄉實施“土地流轉、母親參與、整體推進、三產融合、全面開發”組合式幫扶,受助母親既享受到土地的股份收益,又獲得產業發展的利潤收益,還可參與合作社管理獲取務工薪酬,在每個參與環節獲益。六是加盟企業型:三都鎮、飛鸞鎮鼓勵計生家庭加盟企業,實行包魚苗供應、包技術指導、包保護價收購,統一品牌、統一銷售、賒欠魚苗款等“三包二統一賒”優惠政策,形成“育、養、買、賣”產業鏈生產的幫扶體系。七是旅游興業型:霍童鎮、八都鎮、漳灣鎮幫扶計生母親積極參與農旅結合融合發展,開辦農家樂餐館、小吃店、服裝店等創業店,推動計生家庭創業發展,造福一方百姓。八是電商扶貧型:飛鸞鎮、城南鎮依托農村淘寶服務站,推行“O2O”營銷模式,采取“集中培訓、搭建平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方法,幫助計生母親開辦“農村淘寶店”和“微店”,實現居家靈活就業。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計生協 黃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