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 全國幸福工程經驗交流會召開之后,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協會先后兩次組織縣鎮兩級工作人員進行深入學習和研討,及早謀劃幸福工程工作思路。在原有運作模式取得較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基礎上,創新運作方法,從四個方面入手,進一步拓展、充實其內容,擴大救助面,確保資金安全,進一步把幸福工程做好做大。
一是聯合部門力量。當前,多個部門紛紛出臺措施加強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協會應當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積極參與,擴大救助面。如工會系統的“困難職工救助中心”,協會可以在資金、解決下崗困難職工再就業等方面與之合作,對下崗困難職工的中計生困難戶進行優先救助。
二是利用名優企業的生產經營優勢。我們在調研督查過程中,發現有發展前景的中小幸福工程協作單位在擴大救助面還存在一定局限性,我們擬采取協調名優龍頭企業與之合作,幫助它們發展生產,并相應增加幸福工程救助資金的方法,進一步擴大救助面,形成多贏局面。如:東沈海利海苔加工廠雖然市場前景、效益不錯,但產品沒有自已的品牌,發展受到限制。縣協會擬協調海產品生產龍頭企業“東山海魁水產集團”與之聯合,發揮技術、生產、包裝、質檢等方面優勢,幫助其提高產品檔次創品牌,擴大生產規模,帶動更多計生貧困母親就業。
三是充分調動掛鉤扶貧到戶責任人的積極性。著手建立各級責任人掛鉤扶貧戶的機制,發揮他們對幫扶戶生產情況和脫貧思路有比較深入了解,選準幫扶項目,用好幫扶資金。同時,責任人做為幸福工程救助資金的第一擔保人,這樣,既調動責任人的積極性,又確保資金的安全。如:康美鎮銅缽村建立兩委掛鉤計生困難戶,由他們進行調查摸底,提出可行性的幫扶項目,并做為該項目資金還款第一擔保人的工作機制,推動了幸福工程發展。
四、審時度勢,及時調整幸福工程協作對象。隨著金融危機不斷擴大,國際、國內不利經濟生產因素增多,也波及到了實體經濟,相應影響到幸福工程協作單位中出口導向型、基建等行業,經濟效益滑坡明顯,不能充分發揮幫扶計生貧困母親脫貧致富的相應作用。縣協會未雨綢繆,及時做好協作單位運作風險性評估,采取暫緩續借、不予續借等措施,確保救助資金的安全。如:雙東村服裝來料加工廠、后林村水泥磚建材廠等幸福工程協作單位,由于經濟形勢的變化,行業景氣度低迷,縣項目辦在收回救助資金的同時,做出了暫緩續借的決定,保證了幸福工程資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