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寧德市蕉城區洋中鎮天湖村計生母親彭小英是一名食用菌種植戶,2018年7月的一場強臺風將她家的大片菇棚夷為廢墟、3萬多筒菌棒一夜受淹,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多萬元。“我仍然記得那是2018年7月11日,那天對于我們家來說就是一場噩夢。”彭小英回想那場災難依然記憶猶新。“正常情況下,一棒能夠產3斤平菇,可賣到6塊錢。一個大棚可以收入6萬元左右。”彭小英說,正當準備出菇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把她掙錢的希望全部沖毀了。鎮、村計生協會聞訊后,第一時間趕赴該村,幫助開展災后生產自救工作。2018年9月30日,彭小英無比欣喜地獲得2萬元幸福工程款和5萬元計生小額貼息貸款。在協會干部和農技人員的鼎力相助下,彭小英夫婦重新修整損壞菇棚、處理受淹菌棒、清理菌棒培菌場所,并對菇棚和室內培菌場所進行消毒處理,當年9月,重新栽植的水泡菌棒出菇良好,最大限度挽回了損失。2020年9月,彭小英、鄭細娟、彭銀球等7位計生母親分別領到2-3萬元幸福工程續助款,抱團發展香菇種植項目,通過建立規模化、產業化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御風險能力,整村推進謀發展,這是蕉城區開展幸福工程全力打造幸福樣板村、探索實施“鄉村振興”標桿示范項目的一個縮影。
在新一輪幸福工程滾動幫扶中,洋中鎮計生協會把“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天湖村作為幸福工程、小額貼息貸款整村推進工作試點村,按照“整村推進、規模幫扶、集中實施、減少成本”的原則,將首批有脫貧致富愿望的10戶計生家庭列入幫扶計劃,采取“整體扶持、一村一品、連片開發、集中實施”的整村推進運作模式,給予每戶幸福工程或小額貼息貸款等幫扶資金1-2萬元的幫扶資金,通過“能人帶動”、“基地幫帶”等辦法,扶持計生母親發展特色農旅產業,形成區域規模優勢,加快計生母親奔小康步伐。同時,協調科技、農業、林業、畜牧水產等部門開展生產技術培訓和指導,幫助計生母親提高文化水平和自我發展能力,促進全村計生戶共同致富。值得一提的是,洋中鎮計生協會還建立了“部門包村、干部包戶”幸福工程結對幫扶機制,確保每個計生母親都有干部幫扶,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同時,全面推行“了解民意說事”、“高效快捷理事”、“科學決策議事”、“真心為民干事”、“跟蹤服務評事”為主要內容的“五事”跟蹤服務機制,幫助解決受助戶的“日常事、矛盾事、突發事、急難事”。
扶貧工作,在路上,更在心上。今年以來,蕉城區計生協會聚焦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產業薄弱村,有效利用幸福工程、計生小額貼息貸款等幫扶項目,充分整合生育關懷資金與扶貧開發資金等幫扶資金,進一步擴大幫扶規模和提高幫扶力度,抓好幸福工程運作中增收富民、保障惠民和實事利民三大環節,全力打造幸福工程樣板村。“整村推進·產業振興”運作模式,不僅有利于受助母親用好、用足、用活有限的資金,謀求發展;也有利于將單純的幸福工程項目幫扶提升到一個村的多面發展與振興,發揮以點帶面作用,帶動當地計生母親勞動致富;同時還增強了受助母親在家庭和家鄉的責任意識和主體作用,增進家庭幸福、鄰里和睦,深入推進鄉村文明建設,促進鄉村發展。


圖/文:黃曉霞 編輯:黃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