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蘭芳,46歲,住在烏海市海勃灣區千里山鎮巴音烏素村,是一個普通平凡的農村家庭婦女,育有一子一女,兒子是三級殘疾。過去和丈夫一直靠種地的微薄收入來支撐家庭,生活困難。這些年經過各部門的幫扶和趙蘭芳夫婦的辛勤付出,她們的生活擺脫了貧困,逐漸走向了富裕之路!
都說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趙蘭芳、方建軍夫妻二人,于1995年生有一子,可孩子患有智力殘疾,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為了給孩子治病,夫妻倆東奔西走,把能借的錢都借了個遍,為孩子的病心力交瘁。鎮計劃生育協會聽說了這個情況,積極采取行動,在經過多方努力后,給孩子做了病殘兒鑒定,幫助趙蘭芳家申請了二胎指標。終于在2004年的夏天,這個家庭迎來了新生命,生育了一個健康的女嬰,為這個原本已經搖搖欲墜的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除了在生育政策方面的服務,鎮計劃生育協會還關心趙蘭芳家的生產生活情況,盡可能的幫助她們家走出貧困,走向新生活。

趙蘭芳在種植的草莓地里勞作
“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主要以計劃生育家庭的貧困母親為救助對象,幫助她們發展家庭經濟,脫貧致富。鎮計劃生育協會積極聯系趙蘭芳,了解她的需求,解決她的實際困難,于2013年9月份爭取了烏海市計劃生育協會項目周期為2年的“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項目,為趙蘭芳投入了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項目資金10000元,受助貧困母親趙蘭芳拿到這筆資金后及時用于購買種子、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趙蘭芳與丈夫在大棚里試種草莓、小番茄、乳瓜等新奇特溫室瓜果,成熟后直接送到我市的302菜市場出售,大家都說她們種植的瓜果比外地運來的品質好而且價格更加親民,經常都是一到市場的瓜果就被一搶而空,當年趙蘭芳的3畝溫室收入就比上年翻了倆翻,為了方便下一步種植的發展,家中還購買了三輪車、運輸車,通過自強不息的努力,趙蘭芳一家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近年來,農家樂和采摘項目得到群眾的喜愛,趙蘭芳夫婦覺得這也是一個發展的好前景,通過考察和爭取上級資金,2018年試種成功后,她們夫婦帶動村民開始種植紅桃、黃桃、油桃等適合采摘的水果,現在還有火龍果的種植,趙蘭芳夫婦帶動周邊種植溫室的村民陸續發展采摘園8戶,不僅自己奔小康,還帶動村民一起致富。
趙蘭芳養殖基地的生態雞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為農區百姓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2019年5月,由趙蘭芳、方建軍夫婦牽頭的巴音烏素村“鄉里林居”林下經濟特色養殖項目啟動實施,前期投資244萬余元,占地面積達28畝,位于巴音烏素村黃河村民小組,通過引進土雞、梅花鹿、孔雀、鴕鳥、小矮馬、火雞、元寶雞、貴妃雞、波爾羊等適合村內養殖的新奇特品種,建立林下養殖示范基地,逐步打造成集綠色農副產品加工、旅游觀光、溫室采摘為一體的特色農家樂基地。不僅帶動村民發展種養殖業,還提供了就業崗位,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平臺。
趙蘭芳養殖基地飼養的小鹿
趙蘭芳對于自己脫貧致富的經歷非常感慨的說:“以前生活困難,是黨和政府幫助我、扶持我,讓我有了為新生活奮斗的動力,現在生活好了,就要記得當初幫過我的人,回饋社會就是我再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把互相扶持、和睦團結的精神傳遞下去?!?/span> 烏海市海勃灣區計劃生育協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