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由中國招商局慈善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支持的試點項目——幸福工程云南少數民族貧困母親墨江縣發展項目計劃幫助景星鎮40位貧困母親通過種茶增加收入實現脫貧,同時激發母親們的內生動力,團結起來,積極參與到村莊的發展中。3月31日至4月2日,項目辦邀請了評茶制茶有經驗的專家,與景星鎮當地計生協會、鄉政府、水之靈茶企一起走進茶農家,為母親們舉辦了一次茶葉品鑒和加工培訓會。

景星鎮有著豐富和生態極好的大葉種茶資源。茶葉,是這些家庭中重要的經濟來源。清明節前的茶貴如金,這個時節是作為茶農的母親們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候,春茶做好了,一整年的收入都能好。但是如果加工工藝不好,再好的茶葉不一定能賣出好的價格。此行的目的也旨在幫助貧困母親們認識了解茶葉的特點、口感,找到在加工過程中的問題,提升加工技術,給茶葉提質增效,增加收入。

白天母親們要去茶山采茶,到了晚上要連夜炒茶,專家們特意選了夜晚8點這個時間空擋邀集大家聚在一起。母親們把自家制作的茶葉帶上,讓專家逐一品鑒。看著制作好的茶葉,隨著水流的注入在蓋碗里翻滾,大家都焦急等待著結果。專家從茶氣、湯色、滋味、葉底各個方面,給每位母親指出茶葉制作過程中的問題。
有一位老母親帶來了她認為最好的茶,可是在品鑒中專家發現她做的茶沒有茶味,殺青不夠,晾曬過程也不夠,導致茶葉沒有滋味。經過詢問才知道,她沒有學過制作過程,憑著自己的想象去制作的。通過大家的相互分享和專家的現場指導,她明白了自己的問題所在。

“嫩葉要提手采,保持芽葉完整、新鮮、均勻。”專家先從最初采摘的過程給母親們進行了指導。“炒茶要控制好鍋溫,不能有火煙。每鍋投入的鮮葉是4公斤。翻炒15分鐘較好。最好在鍋邊掛一個小鬧鐘”。看似簡單的指點,涵蓋了加工過程中所有最容易出錯的地方。“一對一”的指點,把工作做到母親們的心坎里。

墨江景星鎮的茶葉很早以前就開始放荒,堅持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原材料品質極佳,主打生態、健康的茶葉飲品。通過此次“一對一”技術幫扶,指導貧困農戶的生產建設,提高茶葉產業項目建設的科技含量、產出能力和發展水平,不斷完善產業發展帶動機制,以提高貧困戶技術能力與脫貧成效為抓手,充分發揮示范基地的“傳、幫、帶”和輻射作用,帶動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