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自1996年,山東省無棣縣被確定為“全國幸福工程項目試點縣”以來,通過嚴格管理、規范操作、跟蹤服務,使“幸福工程”在無棣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2000年10月17日在北京召開的幸福工程5年成果匯報暨表彰會上,無棣縣被評為“十佳項目縣”,2005年再次被國家“幸福工程”組委會授予“全國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先進項目縣”,無棣縣成為全國幸福工程“樣板”縣。被國家計生協會評為“全國協會工作先進單位”。
在幸福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無棣縣嚴格程序,規范操作,精心組織實施救助工作:一是村委會向鄉鎮上報貧困母親名單;二是縣項目辦公室核實上報名單和申請表;三是項目運作半年和一年時,縣項目辦公室實地進行經濟效益評估,報國家“幸福工程”組委會;四是協議期滿,鄉鎮負責收回救助金,集中上繳縣項目辦公室;五是一個救助周期結束,縣里及時召開會議,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精心操作,嚴把“三關”:一是嚴把救助對象“確定關”,逐戶考察論證,確定救助對象和救助項目。二是嚴把救助資金“發放關”,救助對象確定后,以鄉鎮為單位集中發放救助金??h項目辦公室與貧困母親本人簽訂貸款協議,貧困母親到現場領款,村委會主任簽字加蓋公章擔保,縣公證處人員現場公證并辦理公證手續。三是嚴把救助項目“運營關”,救助金發放后,及時搞好技術、信息、市場等指導與服務。嚴格的管理、規范的運作確保了項目資金回收率達100%。
三者并重。按照治窮、治愚、治病并舉,統籌兼顧,全面救助的原則,在鄉鎮集中發放救助金的同時,縣、鄉計生服務站聯合免費為貧困母親進行一次健康查體,救助期滿,再免費為貧困母親進行一次健康查體。并完善救助貧困母親健康檔案,定期跟蹤服務。12年來,共為2108位貧困母親提供義診和免費送藥,查治各種疾病856例,同時,縣項目領導小組每年組織2-3次科技文化下鄉活動,對貧困母親進行文化科學、勞動致富、優生優育、生殖保健等內容的知識培訓。通過培訓使貧困母親掌握了1—2門科技致富實用技術,有效地防止了“因病返貧”和“致富無門”現象。
無棣縣信陽鄉吳季李村貧困母親閆孟云用“幸福工程”資助的2000元作為啟動資金,建起了養雞大棚,年獲利2萬多元,他在自己脫貧的同時,又帶動起了全村建設養雞大棚70多個;佘家巷鄉蔡家村貧困母親李炳芝受“幸福工程”資助后,搞起了手套加工項目,半年時間就收入5000元。通過向每位貧困母親提供生產借款1000元——3000元,使用期限為1年,到期收回后再資助其他貧困母親,為實行計劃生育的貧困母親有效解決了“有本事、沒本錢、致富難”的問題。十幾年來“幸福工程”項目累計投放救助金430.2萬元,項目惠及11個鄉鎮313個村的2108位貧困母親得到救助,戶平均增收3600元,脫貧率達98%,“幸福工程”轉變了貧困母親的命運。一位貧困母親風趣地說:“人窮志短,驢瘦毛長,人窮了放個屁也不硬氣。現在好了,有幸福工程經濟救助,為俺送資金,幫俺致富理思路、選項目,讓俺挺直了腰桿子,鼓起了錢袋子,是幸福工程讓俺們這些貧困母親起上了幸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