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幸福工程
幫助困境母親,建設幸福家庭外來媳婦巧當家



汗水鋪就幸福路
楊春平,一位普通的陜西婦女,因為婚姻這條紅線把她“牽”到了寧德市蕉城區洋中鎮上坎村這片熱土。一臉笑容、熱情大方是楊春平留給所有人的第一印象,然而,這燦爛笑容的背后卻隱藏著常人所不知道的艱辛與不易。
2002年的春天,滿懷著對生活的憧憬,20歲的楊春平從陜西遠嫁到寧德市邊遠山村,還沒來得及品味新婚的甜蜜,卻先飽嘗了貧窮生活的辛酸。上坎村全村不足千人,經濟基礎薄弱,村民們長年累月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楊春平一家六口人擠在兩間土坯房里。為養家糊口,她和丈夫每年春節剛過,就不得不拋下兩個幼小的女兒,遠赴廣州打工。夫妻倆走后,年過半百的父母便擔負起了照料孩子、操持家務、下地干活的重擔!2013年底,公公婆婆積勞成疾相繼病倒,無法再照顧楊春平10歲念小學的大女兒和5歲上幼兒園的小女兒,夫婦倆不得不返鄉務農,但辛勞所得僅能維持家庭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和兩個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及老人的醫藥費。“年景好能混個溫飽,遇到自然災害,一家人口糧都成問題!”楊春平回憶說。
改變家庭面貌,過上富裕生活,成為楊春平一家最大的渴望。2015年,幸福工程的春風吹進了小山村,為楊春平帶來了脫貧的第一筆資金。“鎮計生協會不僅為我提供了1萬元幸福工程款入股服裝廠享分紅,還介紹我進廠務工學手藝,帶頭人阮美銀手把手地教我縫紉技術,還熱心腸地為我擔保貸到3萬元計生小額貼息貸款,我丈夫也就是那一年開始養豬的。”楊春平感激地說道。“現在我們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1萬元幸福工程款入股服裝廠后,兩年共領到入股分紅款及節日慰問金4600多元。而我已是廠里的熟練工,月收入基本在3000-4000元。鎮計生協會連續兩年為我提供了1萬元幸福工程款和3萬元計生小額貼息貸款,我們家還新建豬圈300多平方,一年出欄商品豬200頭,年純收入4萬多元,目前存欄生豬155頭;這兩年我們也種了100多棵板栗,長勢很好!”
楊春平的那雙手握過農具、養過生豬、打過柴、種過樹、車過衣服、剝過帶刺的板栗,硬是靠那雙勤勞的巧手,走上了幸福路。經過這幾年的打拼,楊春平在老家已經蓋了兩層新房,16歲的大女兒學習成績優秀,就讀于城關中學。二女兒也在鎮里念小學,公婆病情日漸好轉,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脫貧后,楊春平不忘鄰里同樣貧困的貧困姐妹們,夫婦倆在生豬養殖、豬苗選種、疫病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從資金、技術、豬苗、餌料等方面積極幫扶鄰里鄉親,帶動周圍一批農戶走上養豬致富道路;還在區、鄉計生協會的支持下,介紹留田村陶氏美珠、井坪村張貴平等5位外來媳婦進廠務工享分紅。“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走進新時代,我們的日子一定會更好!”面對未來,楊春平充滿希望。“我現在的愿望就是自強不息,帶動更多的貧困母親共同致富……”
外來的巧媳婦脫貧顯身手,勤勞奔小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人勤春來早,實干正當時,唯有奮斗才能創造幸福!(黃曉霞)